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  )
A.分子重新组合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D.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改变方面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豆浆B.C.食醋D.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同学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利用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铁架台;②长颈漏斗.
(2)若用B装置制取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填字母,下同),收集CO2应选用的装置是D.
(4)用G来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H、C、O、S是初中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可口可乐”中的酸是H2CO3
(2)鞭炮爆炸后产生污染空气的刺激性气体SO2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单质O2
(4)可用于人工降雨和灭火的物质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分别向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在反应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试(  )
A.向左偏B.向右偏
C.先向左偏后向右偏D.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B.C.D.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AlOB.SiO2C.Fe2O3D.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甲乙丙三维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已知: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1)甲进行了图A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a端上铜丝变黑;玻璃棒a端下沉.
(2)实验结论:
乙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丙认为:在化学反应前后,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你认为乙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3)他们设计了A、B、C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是C装置.请写出否定其他装置的理由分别为A实验a端铜丝增加了氧元素的质量,实验反应后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4)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如果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则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