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时,小刘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发现变红了,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呢?他和小红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水是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二: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
猜想三: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使紫色石蕊变红
【查阅资料与实验准备】
(1)将纸条浸泡在紫色石蕊试液中取出晾干,制得紫色石蕊试纸.
(2)自制得紫色石蕊试纸与酸溶液变红.
(3)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
【设计与实验】小刘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具支试管内套一个小试管),图中b为干燥紫色石蕊试纸缠绕在小试管上,a、c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a、b、c都缠在小试管上.
(1)首先观察到a、b、c都变色,得出结论:猜想一、二不正确.
(2)然后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①试纸b没有变化,得出结论:猜想二不正确.
②试纸a、c由紫色变成红色,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是因为CO2+H2O═H2CO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③试纸a(填a或c)首先变红,其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聚集在底部.
【交流与反思】小红同学认为,利用上述装置可以同时验证: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3)为完成小红的两个实验,请你对上面的实验装置进行简单的改进①具支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②支管口放一燃着的木条进行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可燃性.

分析 (1)根据自制的紫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考虑;(2)①根据b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考虑;②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物考虑;③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考虑本题;(3)设计的实验只要能验证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出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可燃性就可以.

解答 解:(1)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紫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水、二氧化碳都不属于酸,所以猜想一、二都不正确;
(2)①由于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从内层试管壁小孔跑出来,与试纸b接触,结果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猜想二错;
②由于a和c的紫色石蕊试纸属于湿润的,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属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碳酸,直接平了,把短线改成等号即可,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所以猜想三正确;
③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先聚集在试管的底部,由底部向上运动,所以二氧化碳先接触a,再接触b,所以a先变色;
(3)具支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由于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从内层试管壁小孔跑出来,进入具支试管底部的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在支管口放一燃着的木条,如果熄灭了,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又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一、二;
(2)①二;②三;CO2+H2O═H2CO3;③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聚集在底部.
(3)具支试管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支管口放一燃着的木条进行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具有可燃性.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根据资料中:紫色石蕊试纸遇酸变红色,再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来进一步分析本题,根据装置的特点来改进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同学将锌粒放入CuSO4溶液中,发现锌粒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同时还有少量物色无味气泡产生,对产生气泡的“异常现象”,下列猜想无科学道理的是(  )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H2
C.CuSO4溶液中可能含有少量酸D.CuSO4溶液的pH可能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反应,发现有气泡产生.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H4Cl溶液显酸性:
②NH3+HCl═NH4Cl    2NH3+H2SO4═(NH4)SO4
③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探究实验】
(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红色,则该气体中无HCl气体.
(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气体(填化学式);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氨气.
③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氢气.
【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MgCl2
【实验反思】
(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合理,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即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既然气体中含有氨气,则一定不含有氯化氢气体.
(2)小敏同学为了更加充分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氢气,她在B装置的玻璃管后面再连接了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观察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物质是否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正确的处置方法是(  )
A.倒入废液缸B.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内
C.放回原试剂瓶D.放到指定的回收容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A,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和2g食盐,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图B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的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3)图C,某同学取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向甲、乙两瓶中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将两瓶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5)实验E为探究铁钉生锈的实验示意图,其中试管②的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

(1)写出仪器的名称a:试管b:酒精灯;
(2)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用排水法收集较纯的O2时观察到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说明气体已收集满;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检验制得的CO2气体,应该选用澄清的石灰水(填试剂名称),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改进后的优点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959年我市金庭镇华堂村果农引进红心李接穗嫁接了1000多株李苗,结果后发现其中50多株李树所结的果实外形似桃、成熟晚、品质明显优于红心李,遂起名“桃形李”,丙逐渐在金庭镇扩大种植.桃形李有“江南名果”之美誉,它外形美观、果肉松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1)桃形李的嫁接培育方式属于无性生殖(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图中所示的一个桃形李是由子房发育来的.
(2)要想获得桃形李的高产,管肥水和防病虫是两个重要因素.果农一般全年会在一亩地中施足有机肥40担(一担等于50千克)或复合肥30公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BD.
A.碳酸钾       B.硝酸钾       C.硝酸铵        D.磷酸铵
(3)桃形李的主要病虫害是蚜虫、介壳虫、食心虫、白粉病等.春季花芽期被蚜虫危害严重的植株涌现全面不结果.果农常使用吡虫啉溶液杀蚜虫.纯品吡虫啉是一种无色晶体,其化学式是C9H10ClN5O2,现有5.11千克浓度为10%吡虫啉溶液,则该溶液中含有效氯(氯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1)要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可向其中加入活性炭;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2)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还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用 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H2O; HClO中Cl的化合价是+1.
(4)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t1℃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①t1℃时,A(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当温度为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将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 (填“>”、“<”或“=”).
④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35g 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物质溶于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