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烟道气体脱硫可以有效地治理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脱硫方法有多种,世界普遍使用的是钙法,所占比例在90%以上。某钙法脱硫工艺的主要反应是:
二氧化硫(S02)十碳酸钙+氧气→硫酸钙(CaS04)+二氧化碳
其中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大理石、石灰岩和贝壳等物质中。
(1)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2)在将SO2转化为CaSO4的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该脱硫工艺的优点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长途运输鱼苗时,为了增大水中氧气的含量,可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有氧气生成,可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FeSO4和FeS组成的混合物中,测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若再计算混合物中的下列各项:①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FeSO4的质量分数 ④FeSO4和FeS的质量比 ⑤FeS的质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都能确定 B.都不能确定 C.只有①②能确定 D.只有⑤不能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叙述错误的是
A.甲基叔丁基醚属于化合物
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
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8.2%
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 10mL量筒、⑨ 100mL量筒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3)取用粉末状固体的仪器为 。
(4)量取8ml水用的仪器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
(1)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细口瓶中倾倒液体时,标签一定要向着手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5)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时,要先 ,后点燃;
(2)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3)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 填(“质量大”或“质量小”)的砝码;
(4)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 .后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为了减小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 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降低生产成本 D. 用二氧化碳作原料生产一种全降解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