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有一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置入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52g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同时得到固体物质19.2g。求:(1)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分数。(2)原溶液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答案:
解析:

36.4%  20.8%

反应中生成的的质量为152g×20%=30.4g

设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生成的铜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56  160  152  64

    30.4g  

原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19.2g-12.8g=6.4g

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152g+32g-30.4g=153.6g

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提示:

  铁粉与铜粉放入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而且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52g 20%的溶液。虽然溶液为混合物,但通过152g×20%=30.4g可得出生成的质量。但得到19.2g固体却是原有的铜和新生成的铜,不能直接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所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可求出生成的铜的质量、原有的单质铁的质量及原有的质量,再依次求出题目中要求的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沪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3期 总169期 题型:059

问题情境: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它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应注意留心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

为了准备好今天下午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睿睿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正在帮老师整理实验仪器和药品.不经意间睿睿发现有一瓶盛有铜粉的试剂,和其他的不一样,颜色比较浅,难道这里面混进了其他金属?经询问老师才知道,这瓶铜粉是为了做探究实验用的,并且里面只混进了一种能与稀酸反应的+2价金属.

猜想与假设:她们依据今天实验所用的金属,大胆地做出了下面的猜测:

观点1:从颜色上看,很可能是混进了镁粉;

观点2:从颜色上看,很可能是混进了________;

观点3:从颜色上看,很可能是混进了________.

查阅资料:(1)镁、铁、锌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且生成+2价的可溶性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2)相对原子质量:Mg-24、Fe-56、Zn-65.

实验步骤:

1.设计思路:根据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取一定量的样品向里面分次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最终剩余的不反应的就是铜,测出铜的质量就可以知道未知金属的质量,然后计算所消耗的稀硫酸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就可以计算出未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从而判断所混进的是什么金属.

2.操作步骤:取该混合物粉末8.0 g放入烧杯中,将140.0 g 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

3.数据处理: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讨论:(1)稀硫酸加到第________次时已经过量.

(2)该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为________.

组成确定: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下图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1)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哪些因素有关(填序号)______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的活动性
④金属的延展性      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2)能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产物中含有铁粉的简易方法是:______.
(3)“纳米α-Fe粉”,可以用于食品保鲜,称之为“双吸剂”,它能够吸收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
(4)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铝在空气中却表现出良好的抗蚀性,其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5)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多数属于合金.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合金的主要成分和性能.由表可推断,与组成合金的纯金属相比,合金的优点一般有(填编号)______:
①强度更好 ②硬度更大 ③熔点更低  ④抗腐蚀性能更优良
合金合金的主要性能主要成分及纯金属的性能
焊锡熔点183℃锡:熔点232℃;铅:熔点327℃.
硬铝强度和硬度好铝、铜、镁等.硬度小,质软.
不锈钢抗腐蚀性好铁、铬、镍等.纯铁易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和H2O。浓硫酸是干燥剂,能吸水。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的混合物,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不变。

结论:(4)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5)写出H2还原CuO的化学方程式:                       

【思维拓展】

(6) 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

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

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1)下图A是金属的一个应用实例,其利用金属的主要性质是        ;下图B是两块金属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铜片上有明显的划痕。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2)下列四个实验中,铁钉最易生锈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3)写出工业上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        。

(4)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甲是铁,乙是锌 

    B.铁消耗硫酸的质量比锌大

    C.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小于铁的质量

    D.充分反应后,稀硫酸一定都有剩余

(5)将一定量铁粉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         (填字母)。

选项       滤渣       滤液

A     铜和银    Fe(NO3)2和Zn(NO3)2

B     银    Cu(NO3)2、Fe(NO3)2和Zn(NO3)2

C     铜和银    Cu(NO3)2、Fe(NO3)2和Zn(NO3)2

D     银    AgNO3、Cu(NO3) 2、Fe(NO3)2和Zn(NO3)2

E     铜和银    AgNO3、Cu(NO3)2、Fe(NO3)2和Zn(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