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t1℃时,a、b的溶解度都是20g不能cbac 【解析】 溶解度曲线中交点的意义为:相应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相等;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即该温度下,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0 g的a物质;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c<b<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科粤版化学上册第1章大家都来学化学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 焚烧小麦秸秆 B. 垃圾分类回收 C. 拒绝一次性筷子 D. 发展太阳能电池

A 【解析】试题分析∶B.垃圾分类回收,C.拒绝一次性筷子,D.发展太阳能电池,均属于绿色化学理念。A.焚烧小麦秸秆,污染环境,不属于绿色化学理念。故A错误。 考点∶考查绿色化学理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全册《第3单元 溶液 》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

D. 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 【解析】 A、相同温度时,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浓,故A不正确;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浓溶液是指浓度比较大的溶液,与饱和不饱没有直接关系,故B不正确,C、不同的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有的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也有的降低,故C不正确;D、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________;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________;

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

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

带负电的粒子有________;

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有________;

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

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________;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________.

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原子分子、原子、中子;质子、原子核;;电子;电子;;分子;质子和电子;质子;质子和中子. 【解析】 (1)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铁、锌、硫、镁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等是由离子构成,所以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 (3)中子不带电所以显电中性,因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且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是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做了如下修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

②“变化”只指“化学变化”而不是其它任何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D 【解析】 ①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一切物质应改为“有些物质”;②只能把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将原子重新组合起来,指的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的重新组合,也就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所以该变化限定为化学变化;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化学变化的方法产生新原子,所以说法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单元检测题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一是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

(2)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 .

(3)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__________ .

(4)某同学配制了20℃的A的饱和溶液,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甲物质为(填序号)________.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水 ④氧化钙.

10g在30°C时,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增加溶质或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③ 【解析】 (1)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2)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3)根据固体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考虑;(4)根据浓硫酸、氢氧化钠、水、氧化钙的性质进行分析。 (1)由图可知,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2)曲线A和B的交叉点P表示的含义是:在30℃时,物质A和B的溶解度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2物质的溶解性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 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等于2g

C 【解析】 A、由于溶液甲蒸发掉5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于溶液乙蒸发掉5g水后,析出了2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乙溶液也是饱和的,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由于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丙是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填图的编号), B图表示____________ (填物质名称),B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A 氧气 2CO + O2 2CO2 【解析】图A中含有三种分子: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属于混合物,B中只含一种分子:氧分子,属于单质,C中含有一种分子:一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D中含有一种分子: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B表示氧气的微观构成,C表示一氧化碳的微观构成,氧气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B 【解析】 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相平,选项错误;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瓶口要与试管口相接触,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选项正确;C、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防止发生危险,选项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时,胶头滴管下端应略高于试管口,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