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选用的制取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集气瓶收集气体的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解:(1)集气瓶收集气体的仪器,故答案为:集气瓶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2KMnO4
  △  
.
 
K2MnO4+MnO2+O2↑; AC或AD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 
 MnO2 
.
 
2H2O+O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各字母代表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己知:①五种物质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 ②B为黑色固体物质; ③C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 ④C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E.结合信息推断:
(1)B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2)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C转化,该酸的名称是
 

(3)写出以下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图是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该元素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根据生活经验,汗水含有的某物质有咸味,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粒子符号).
(3)碳酸氢钠在焙制糕点和炸油条时常用作发泡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
 

(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①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②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5)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2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6.6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析.(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中容器D是一种特制的瓷筒,它的壁只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D和E中都充满空气.
(1)A中盛有滴加石蕊溶液的水,通过B管向持续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A中盛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通过C管向A中通入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A瓶液体浑浊的原因可能是
 
.再用注射器向A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后A中液体的溶质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正式入列.这对于我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辽宁号”实物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写一种即可).
(2)航母外壳使用的是特种钢.特种钢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特种钢在海水中特别耐腐蚀.请你写出生活中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走进实验室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1).

(1)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是取用后应立即塞上瓶塞密封保存,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2)该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首先设计了图2所示的装置,加入过量的盐酸反应后,通过右侧注射器内收集到气体的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分数(所使用注射器最大量程为20mL).
写出锥形瓶内所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小李认为该方案中需要控制样品取用的量,这是因为
 

(3)该兴趣小组同学在反思上面实验后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测定变质的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的开始、结束都要用注射器反复的排送空气.实验步骤为: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称10g烧碱样品放入广口瓶中,D处注射器内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320g,连好装置.
③打开弹簧夹,反复推拉注射器A 10次,准确称量装置F的质量320.5g.
④关闭弹簧夹,然后推动注射器M的活塞,让稀硫酸逐滴滴入样品中,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缓缓推拉注射器A 10次.⑥再准确称装置F质量为321.6g.
问题探究:
(Ⅰ)若步骤⑤中注射器A推拉速率过快,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不变”),理由是
 

(Ⅱ)试根据实验所记数据计算出该烧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不需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初中常见几种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虚线两边的物质可以转化或相互反应,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请根据以下每个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回答.
(1)若A能依次转化为D,A为标准状态下密度最小的气体,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则A的化学式为
 
,C的化学式为
 

(2)若从A到D,相邻物质间可以互相反应,且A、B、C、D为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且溶于水会放热,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判断B和C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加入的试剂是
 

(3)若D能依次转化为A,D由三种元素组成,原子个数比为1:2:2,则B的化学式为
 
,D→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3)t2℃时,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此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4)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如图2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若甲在溶于水时会有热量放出,在向B中溶液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除了感受到温度的变化,还会看到的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氧化氢分解的产物与其他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A在反应①中起
 
作用,红色金属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蓝色沉淀属于
 
(填“酸”“碱”或“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