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 象解        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②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③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王泽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李颖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恢复原温度后,如果将试管倒置水中,并在水中取下橡皮塞,将看到试管中液面升高.”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韩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乙:小于试管容积的$\frac{1}{5}$.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如果你赞同的预测是乙,理由是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frac{1}{5}$.

分析 【改进与实验】根据反应的实质、燃烧的条件分析可得到实验现象的原理;
【反思与评价】(1)可从资料中查阅的五氧化二磷的性质得知,它有毒,所以要从防止污染的角度来分析根据气球的弹性较大,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分析可得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
【拓展与迁移】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从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或气密性方面来分析原因.

解答 解:【改进与实验】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故填: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在反应过程中试管内的压强会变化,所以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被冲开.
故填: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缓冲作用,防止胶塞冲出;
【拓展与迁移】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若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试管容积的$\frac{1}{5}$;
故填: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且上述实验白磷足量、气密性良好,所以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能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药品不足或装置漏气则进入的水的体积小于a试管容积的$\frac{1}{5}$.

点评 主要考查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以及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能力.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
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25
C.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10℃,溶液中甲、乙溶质均析出
D.甲中含有少量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以下物质中:①氧气;②水;③氯酸钾;④二氧化锰;⑤氧化铜;⑥碳;⑦五氧化二磷;⑧铁.
其中属于单质的是①⑥⑧(填序号),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只含有一种元素,且为纯净物;
属于化合物的是②③④⑤⑦,其共同的特征是都含有两种以上的元素,且为纯净物;
若将②④⑤⑦归为一类,称作氧化物,则它们组成的共同特点是只有两种元素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碳的单质有多种.
(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木炭具有还原性,如图所示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写出试管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frac{\underline{\;高温\;}}{\;}$Cu+CO2↑;最能说明试管中反应已完成的现象是D(填字母)
A.①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B.②中澄清的石灰水浑浊
C.②中还有气泡冒出                D.②中不再有气泡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请根据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按要求填空:
I.试剂:稀硫酸、稀盐酸、高锰酸钾、大理石
Ⅱ.仪器: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A(填字母,下同),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该选择F.实验室可以选择装置BD制取并收集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
(3)实验过程中,装置C中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处逸出.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实验
室可用氧化钙固体和浓氨水反应制取NH3[CaO+NH3•H2O═Ca(OH)2+NH3↑,此反应剧烈,生成的Ca(OH)2为膏状物].该方法制备NH3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若选择G装置收集NH3,气体应该从b口 (填“a”或“b”)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请回答(1)~(3)题.
(1)在小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快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纸由下至上逐渐变红.
(3)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台灯(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序号所列部件中有四种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
B.铝制成铝箔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C.铜质插头是铜合金,是合成材料
D.台灯导线外层是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20m86
反应后质量/g4待测282
A.丙可能是单质B.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1
C.待测数值一定为2D.该反应可能是2Cu+O2 $\frac{\underline{\;\;△\;\;}}{\;}$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氮气B.稀有气体C.二氧化碳D.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