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小施同学精确称量了3.80g的蜡烛,在检查完装置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通入充足的氧气让蜡烛完全燃烧,最终收集到11.88g CO2和5.04g H2O.由此可知蜡烛中不含(填“含”或“不含”)氧元素,且通过计算得知该种蜡烛中碳和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27:56.

分析 3.80g的蜡烛完全燃烧,收集到11.88g CO2和5.04g 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要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计算出11.88克二氧化碳和5.04克水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是否等于蜡烛的质量,如果11.88克二氧化碳和5.04克水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总和小于化合物的质量,则此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解答 解:3.80g的蜡烛完全燃烧,收集到11.88g CO2和5.04g H2O;
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1.88g  CO2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1.88g×$\frac{12}{44}$=3.24g,
5.04g  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5.04g×$\frac{2}{18}$=0.56g,
故蜡烛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为3.24g+0.56g=3.80g,所以该化合物中不含有氧元素.
烛中碳和氢两种原子个数的最简整数比为:$\frac{3.24g}{12}:\frac{0.56g}{1}$=27:56
故答案为:不含;27:56.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相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比,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Ⅰ、装置Ⅱ的质量.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Ⅰ、装置Ⅲ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蜡烛装置Ⅱ装置Ⅲ
反应前的质量/g15.8182.3212.2
反应后的质量/g14.4184.1216.6
(1)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1.8g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g.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6:1;
(2)装置Ⅱ和装置Ⅲ的顺序能否颠倒?不能(填“能”或“不能”).
(3)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与消耗的蜡烛比较,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所含氧元素.
(4)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也能被装置Ⅱ、装置Ⅲ吸收.
(5)装置Ⅰ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写出装置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60℃时,从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比较,溶液中的下列量没有变化的是(  )
①溶质的质量②溶剂的质量③溶液的密度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现将3gA与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反应,3g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之比是(  )
A.1:1B.1:2C.1:3D.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主要成份铁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从事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为: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所用装置图用序号来表示)

(1)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反应生成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①①明确实验目的: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②收集有关资料: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二氧化锰是一种黑色固体(填颜色);反应条件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且不易溶于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设计合理方案:发生装置选用A,收集装置选用D或E.
④发生装置也可选用F装置,它与上面所选装置比较,显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
⑤进行科学实验.
(2)在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氨气的密度为0.771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且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则在实验室中制取氨气所选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选用C,理由是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若直接用装置G收集上面两种气体,氧气由长管口进入,氨气由短管口进入,若再将该装置中装满水,则只可用于收集氧气,由短管口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铜丝,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铝丝表面有一层黑色物质,溶液由浅绿色变无色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擦除铝丝表面的氧化铝.;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把铜丝插入稀盐酸;
(4)小强同学认为要得到Al>Fe>H>Cu的结论,不必做补充实验,中需将小明同学方案中插入金属的顺序调整即可,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铜、铁、铝.
(5)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上述四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均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再分析这四个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相似之处:反应前后有的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在t1℃时,100 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将5.6g铁放入100g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