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表示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于不包含的关系图,如果整个大圆表示物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   指出1、2、3、4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
分析: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分析判断,物质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又分含氧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①为混合物,②为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故可知哪个选项正确.
解答:解:由如图是表示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于不包含的关系图,如果整个大圆表示物质可知,则①为混合物,②为纯净物,③化合物,④氧化物.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只要掌握了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起来比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近两年来,我国西南、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我们在抗旱救灾的同时,更应倡导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微观的观点回答问题:
a)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
分子体积小
分子体积小

b)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
分子不断运动
分子不断运动

c)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
分子之间有间隔
分子之间有间隔

(2)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从中可以看出天津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用水的是
D
D
.(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淘米水洗碗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D.使用不间断地往水边冲淋、排水的用水量为165L/次的家用洗衣机
(3)有人对于水的下列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资源         ②凡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水一定都是纯净的水    
③任何水煮沸后都可以饮用             ④将3ml酒精溶于2ml水中,体积小于5ml
(4)某地区发生水灾,为了解决当地居民缺乏洁净的生活用水问题,支援灾区的医疗队员们挨家挨户的发放固体净水剂并标明用量,其中一包是漂白精,其作用跟氯气相同为
消毒杀菌
消毒杀菌

(5)地下水中的细菌和颗粒等杂质比湖水、河水等地表水中的少,请说出一个原因
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
地下水经过了沙石、土壤等的过滤

(6)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用到的物质是
肥皂水
肥皂水

(7)如果地下水硬度大,或者坑水中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
煮沸
煮沸
方法,来降低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8)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进行过滤,请问加明矾的作用是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

改进后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该同学说“我终于制成了纯水!”,你有无不同看法?简述你的理由
不属于纯水;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不属于纯水;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9)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甲、乙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可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
A
,乙发生的反应基本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10)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请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电
氢气+氧气
通电
氢气+氧气
.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反应的过程.
宏观: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微观: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通电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又分别结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

(11)海水也是未来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现在从海水中获得的氯化镁电解可以得到镁和氯气.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的性质,其合金被广泛用于军事、航空工业中.镁过去还被用于照相机的闪光灯,称作“镁光灯”,这是由于镁条在空气中点燃,与氧气反应发生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氧化镁.
①上述叙述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
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
银白色金属,具有密度小、硬度小
;描述镁的化学性质有
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②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上述叙述中的两个化学变化,并指出反应的类型.
反应一:文字表达式为
氯化镁
通电
镁+氯气
氯化镁
通电
镁+氯气
,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反应二:文字表达式为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2?北京一模)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如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
盐酸、次氯酸(HCl、HClO)
盐酸、次氯酸(HCl、HClO)
.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将稀盐酸滴在红色布条上
将稀盐酸滴在红色布条上
布条不褪色
布条不褪色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
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或碱溶液)
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CaCl2、Ca(ClO)2
CaCl2、Ca(ClO)2
.(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其应用十分广泛.
(1)铝的利用比铜和铁晚.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下列
有关(填序号).
甲.金属的活动性    乙.金属的导电性    丙.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
(2)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
(填“大”或“小”).
(3)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炼铁、应用金属铁.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原理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Fe2O3+3CO
 高温 
.
 
2Fe+3CO2

(4)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5,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_、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如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①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
C
C
 (填序号);
②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未处理

(5)印刷铜制电路版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①Cu+2FeCl3═FeCl2+CuCl2,②Fe+2FeCl3═3X.
①写出化学方程式②中x的化学式:
FeCl2
FeCl2

②现有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一定量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剩余,那么烧杯内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Cu
Cu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硝酸、氯化钡、氢氧化钾、硫酸镁”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上述物质中能与硫酸镁溶液发生反应的是(写化学式)
 

(2)如图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也能发生这种反应的是(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滴管向装有硫酸镁溶液和少量硝酸混合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入足量氢氧化钾溶液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有
 

(4)用滴管向硫酸镁溶液中滴加甲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乙溶液,沉淀溶解,则甲和乙分别是上述四种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北京市燕山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如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______.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______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