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有初中阶段常见的A、B、C、D、E、F、G等七种物质.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无色气体B并产生白色固体H;C为黑色固体,它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气体E;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固体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G;气体F可由一种淡黄色固体在B中燃烧产生,它能污染空气.试推断上述七种物质,写出其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式:AKClO3
CC、FSO2、GP2O5

分析 根据A、B、C、D、E、F、G等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七种物质,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C为黑色固体,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木炭,固体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G,所以D是白磷,G就是五氧化二磷,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能污染空气的气体F,所以F是二氧化硫,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氧气并产生白色固体H,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药品可知,所以A是氯酸钾,H是氯化钾,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 解:A、B、C、D、E、F、G等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七种物质,E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E是二氧化碳,C为黑色固体,在B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C是木炭,固体D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另一种白色固体G,所以D是白磷,G就是五氧化二磷,一种淡黄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一种能污染空气的气体F,所以F是二氧化硫,A为白色固体,加热后放出氧气并产生白色固体H,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药品可知,所以A是氯酸钾,H是氯化钾,A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H氯化钾和B氧气,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E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白磷在空气中会自燃,生成白色固体G五氧化二磷,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F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A是氯酸钾,E是二氧化碳,F是二氧化硫,G是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KClO3,C,SO2,P2O5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C中的金属仪器是铁架台
(2)实验时,在点燃C处时,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原混合气中CO2,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4)若实验时观察到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通过前面的化学学习,我们熟悉了许多物质.请从①二氧化碳;②活性炭;③氢气; ④氧气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最轻的气体是③;                  (2)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②;
(3)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④;  (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
A.氧和二氧化碳B.氧和有机物C.水和二氧化碳D.水和有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2013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  
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⑤鼓励居民购买小汽车,方便出行
⑥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
⑦用塑料制品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A.②④⑥B.①③⑦C.②④⑦D.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备Cl2,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
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
(1)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的操作依次是ACB(填序号).
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
B.加热
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残余液中盐酸的浓度,探究小组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①甲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AgNO3溶液反应,称量生成沉淀的质量.此方案是否可行,并请说明原因不可行,因为氯化锰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②乙同学的方案为:与足量Zn反应,测量生成的气体体积.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在Y形管中,将锌粒转移到残余溶液中,进行反应,反应完毕,每间隔1分钟读取气体体积.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直至不变.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原因是锌和稀盐酸反应放热,完全反应后不再放热,温度逐渐降低,氢气体积减小(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影响因素除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盐酸过量,这时溶液呈酸性,溶液的pH小于7.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除去氧气和隔绝氧气.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取上述溶液加水稀释后,再滴加无色酚酞
,②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呈红色不消失.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7.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
①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U型管中液面左低右高.
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稀盐酸过量.
③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④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你认为:②可能是碳酸钠;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4)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取了13.3g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加适量的水配成溶液,
向其中加入200g10%的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2g.求:
(1)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2)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
(3)在图2中画出以纵坐标表示二氧化碳质量,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图.
(已知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1的数值为80
B.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铜
C.M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
D.整个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B.盐类:烧碱、纯碱
C.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D.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