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O2:可以表示一个氧分子
B.Fe2+:可以表示一个铁离子
C.Ne:可以表示一个氖原子
D.CO2:可以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醋酸是化合物 | |
B. | 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0% | |
C. | 醋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 |
D. | 每个醋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双语学校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 )
A. 镁十氧气 氧化镁 B. 硫+氧气二氧化硫
C.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十水 D. 碳+氧气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aCO3、BaCl2、Na2SO4、NaOH和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前小组同学对五种物质从酸、碱、盐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CaCO3、BaCl2、Na2SO4、NaCl属于 .
【查阅资料】BaSO4固体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盐酸.
【实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取少量该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 | 有白色沉淀 | 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 |
b.将步骤a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原粉末一定含有 _______ |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步骤a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补充了如下实验,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 .从而得出结论:步骤a中得到的白色沉淀全部是CaCO3.
丙同学取甲同学步骤b中已变红的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硫酸,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
【总结归纳】通过以上探究,原白色粉末中无法确定的成分是_______ (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对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种粒子均表示原子
B.N与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C.四种粒子均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D.四种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育才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诊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某同学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作为消毒液。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取一定量的瓶内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1000g,需加入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重庆育才中学九年级下学期一诊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信息分析题
熟练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低碳出行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
(2)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如图描述的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图中C处应填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硝酸(HNO3)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一种常见物质,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性,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___(填化学符号);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和一种常见液体以及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所以常将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且放置于阴暗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贵州省都匀市九年级第二次模拟理科综合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简答题
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与所加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届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填充题
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往试管加入固体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