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在对金属的运用和金属冶炼上也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如我国是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符合这句话的化学方程式是( )
A.Zn+CuSO4=Cu+ZnSO4
B.Fe+CuSO4=Cu+FeSO4
C.Cu+2AgNO3=2Ag+Cu(NO3)2
D.CO+CuOCu+CO2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回答相关问题。
(1)天然气燃烧:__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__(填写“放热”或“吸热”)。
(2)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
(3)少量硫酸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可用__________试纸。
(4)将光亮的铁丝插入装有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反应前溶液的质量。
(5)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NaHCO3溶液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并提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根据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计算:
(1)其组成元素共有_____种,每个分子中共含_____个原子;
(2)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3)青蒿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结果精确到0.1%)请注意:需列出求解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所给的实验用品,根据表格中相应的实验结论,填写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实验用品:一个大烧杯、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火柴)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
___________ | ________ | 火灾逃生时,需低下身子或 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请计算:
(1)69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若69g乙醇不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则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用A装置,分解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O2,应该从_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O2。
(2)B或C装置均可作制取CO2的发生装置。若用B装置制取CO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B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甜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2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g.
(2)列式计算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准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b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如果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是________操作造成的(写一个原因即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根据所给信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