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食盐         C.面粉        D.蔗糖
(2)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由
 
组成.
(3)生活中可以用
 
检验某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4)工业生产中常配制10%的稀盐酸来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B.图2中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2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E.图1中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6)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
 
构成的物质.
(7)海水淡化可以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4所示,对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分离膜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从而得到淡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海水到淡水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B.该技术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物质
C.膜技术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D.该分离方法目的是除去水中的不溶物
(8)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请回答:
①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
 

③t3℃时,将三种物质各x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x的取值范围是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酸的化学性质,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1)从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去分析解答;
(2)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去分析解答;
(3)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与肥皂不易起泡沫,易起渣,而软水则与肥皂易起泡沫去分析解答;
(4)从锈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去分析解答;
(5)A、从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甲物质有剩余,说明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小去分析解答;
B、温度升高到50℃时,剩余的甲物质溶解,此时的甲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去分析解答;
C、温度升高到50℃时,二都没有剩余,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所用溶剂质量也相等,所以质量分数相等去分析解答;
D、由图3可以看出:在30℃,二者溶解度相等是30g,其意义是在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二者的质量为30g,如果刚开始加入的质量大于30g,则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就会析出晶体去分析解答;
E、图1中,甲物质有剩余,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去分析解答;
(6)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去分析解答,;
(7)A.从海水到淡水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不属于化学变化去分析解答;
B.分离出淡水后,剩余的海水中盐类的浓度变大,所以该技术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物质去分析解答;
C.膜技术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去分析解答;
D.该分离方法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可溶物和不溶物去分析解答;
(8)①从t2℃时,由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去分析解答;
②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由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去分析解答;
③从t3℃时,将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去分析解答.
解答:解:(1)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A、植物油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乳浊液而不是溶液;故A错误;
B、食盐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B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是一种以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混合物,静置后可分层,形成的是不均一、不稳定是悬浊液而不是溶液;故C错误;
D、蔗糖易溶于水,放到水中,形成的混合物,外界条件不变,不分层,各部分性质相同形成的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故D正确;
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能形成的,故答案为:AC;
(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氢元素和氧元素;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易生水垢,与肥皂不易起泡沫,易起渣,而软水则与肥皂易起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为:肥皂水;
(4)锈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5)A、由图1可以看出,由于甲物质有剩余,说明在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小,故A错误;
B、温度升高到50℃时,剩余的甲物质溶解,此时的甲溶液可能恰好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温度升高到50℃时,二都没有剩余,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相等,所用溶剂质量也相等,所以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由图3可以看出:在30℃,二者溶解度相等是30g,其意义是在3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二者的质量为30g,如果刚开始加入的质量大于30g,则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就会析出晶体;故D错误;
E、图1中,甲物质有剩余,所以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故E错误;
故答案为:C;
(6)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水分子;
(7)A.从海水到淡水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分离出淡水后,剩余的海水中盐类的浓度变大,所以该技术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盐类物质;故B正确;
C.膜技术也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故C正确;
D.该分离方法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可溶物和不溶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8)①t2℃时,由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中,从上到下的顺序为:乙甲丙;所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甲>丙;故答案为:乙>甲>丙;
②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由于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其质量分数还是t1℃时,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而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变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在t1℃,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为:甲>乙=丙,可知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甲;故答案为:甲;
③t3℃时,将三种物质各x 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当X的值为10时,丙物质恰好饱和,继续增大,此时做为丙,溶质有剩余,但对甲和乙来讲,还是不饱和溶液,当X=100时,乙就饱和了;由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x的取值范围是:10≤X<100;故答案为:10≤X<100;
点评:学会并理解溶解度曲线中线、点的含义,并会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种不同制品,属于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有1碳纤维制成的网球拍2.不锈钢医疗器械3玻璃钢头盔4.飞船返回舱外壳的部件(  )
A、全部B、除3外
C、除1外D、除2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13.5克CuCl2样品,与足量硝酸银反应得29克氯化银,问在氯化钙、氯化锌、氯化钾、氯化钡中,氯化铜掺了哪一种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已知其中含有钠元素,推测可能是Na2SO4、Na2CO3、NaCl、NaOH其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①测得溶液pH大于7;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③向滤出的沉淀中滴加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请推测:
(1)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写出生成③中未溶解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欲证明溶液中不含NaOH,需要补充什么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三个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
 
.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3)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请说出丙的方案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缺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五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试回答问题

(1)用降温的方法一定可以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可以是上述图象中哪种物质
 
(任写一种)
(2)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类似于上述哪种物质
 

(3)在60℃时,往100g水中分别加入1g上述物质,一定达饱和的是上述哪种物质
 

(4)除去硫酸镁中少量硝酸钾时,比较高效的物理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将打磨的铜丝插入到硝酸银溶液中
 

(3)已知Ba2+有剧毒,现有碳酸钡、硫酸钡两种盐,其中在医疗上不能用作X射线透视胃部的内服药剂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上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星期天回来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按照小丽的猜想,溶液中除了水,
含有的物质是
 
.你的新猜想是,溶液中除了水,含有的物质是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NaOH溶液完全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反思】
(1)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重庆一中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三套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图2和图3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两装置都能防止产生的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
(2)图2装置中的气球主要作用是
 

(3)图3装置中的
 
两处(用“a、b、c”表示)的现象,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可以分析得出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烧的条件.
例如:用嘴吹灭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