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元素(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大理石(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物理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举一例).

分析 (1)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2)纳米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解答;
(3)根据制取氧气的原理分析解答;
(4)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进行解答即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 解:(1)①氧气和一氧化碳都由元素组成的,故填:元素;
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的,故填:分子;
(2)①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故填: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②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隔绝氧气可以灭火;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可以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使其与氧气接触;
(3)①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若是制取二氧化碳,则使用的固体药品是石灰石,故填:2H2O2 $\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大理石;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4)①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
②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能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
答案:
答案:
(1)①元素  ②分子  
(2)①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 Fe3O4 ②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合理均可);
(3)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大理石;  ②物理变化;
(4)①CO;    ②使地球气温保持在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范围(合理均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溶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NaCl.(填化学式)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NaNO3 (填化学式)也不可能,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继续滴加稀盐酸  先出现沉淀,后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是碳酸钠(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BaCl2=BaCO3↓+2NaCl;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反思】
(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大量气泡,则是碳酸钠溶液;如果没有明显现象则是硫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烧杯B.集气瓶C.蒸发皿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小明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金属活动顺序,a、b、c分别代表的物质为Cu(NO32、Ag、Fe,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正确的是(  )
A.只有b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B.只有c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
C.b、c表面都没有红色物质D.b、c表面都有一层红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u+FeS04═Fe+CuS04B.Zn+2AgNO3═2Ag+Zn(NO32
C.2Al+CuS04═Cu+Al2S04D.2Fe+3CuCl2═2FeCl3+3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20毫升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随后逐渐加入少量稀盐酸,每加一次就测量一次通过的电流,如图是由测量中得到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和通过的电流的关系图线:
(1)在图线的P点紫色石蕊试液呈现的颜色是蓝色;
(2)正好中和时加入盐酸的量是15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将一片土豆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查阅资料后知道土豆中含有一种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常温下将几片土豆放入甲试管,分别往甲、乙试管内注入相同体积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观察试管内气泡产生的速率.
(1)小明设计的乙装置起对照作用.
(2)过了一会,小明把甲试管再放在0℃的环境中,发现产生气体的速率比原来减小,小明得出结论说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温度有关,你觉得小明的结论是否合理并简述你的理由不合理,没有控制好变量,过氧化氢的浓度与质量发生了改变.
(3)小明在课堂上学到人体唾液中也含有酶,他用唾液替代土豆片重复上述实验,发现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非常重要.如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加热液体
C.
收集氧气
D.
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质的量与溶剂的量之和即为溶液的总量
B.溶剂一定是纯净物
C.溶液的组成只能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
D.溶剂可以为固液气三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