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以下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的是( )
| A. | 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
| B. | 用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
| C. | 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
| D. | 用适量石灰石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 |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
分析: |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解答: | 解:根据题意,实验中除杂的思路有两种:一是将杂质除去,二是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 A、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是利用了加热蒸发的方法,使水不断挥发,冷凝得到蒸馏水,是利用了将有用物质提取出来的原理.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 C、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蒸发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 D、盐酸能与过量的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是利用了将杂质除去的原理. 故A选项除杂方法与后者的思路一致. 故选:A. |
点评: |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
|
A.NO
B.N2
C.NO2
D.N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21:79 |
| B. | 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
| C. | 莱芜香肠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气 |
| D. | 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 | M由四种元素组成 | B. | 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
| C. | M中有氨气 | D. | M可能是碳酸氢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是一门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含氟物质的合成,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1)如图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画出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由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或“得”)电子.
(2)氟化钠常用作牙膏添加剂,能有效预防啮齿.氟化钠和氯化钠一样,都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3)被誉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常用不粘锅锅底涂层,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不与油、盐、醋等反应.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 材料,从人体所需营养素角度看,油、盐、醋中的“油”指的是 .
(4)氟利昂曾经是一种横好的制冷剂,自1987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分解出氟原子能引发下列循环反应而破坏臭氧(O3)层:①Cl+O3=ClO2②ClO+O3=Cl+O2.在上述循环反应中氯原子起 作用,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反应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一定温度下,向92.6%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NH3,再通入一定量CO2发生反应,若参加反应的NH3质量为3.4g,请计算:(写出计算步骤,不考虑溶解在溶液中的NH3和CO2的质量).
(1)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称量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为11.8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求剩余溶液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你用化学用语填空.
(1)4个氢分子 ;(2)3个氢氧根离子 ;(3)小苏打的化学式 ;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实验室制取CO2 | 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
C | 鉴别H2O、KCl溶液 | AgNO3溶液 |
D |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 通入O2,点燃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