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小苏打(主要成分为NaHCO3)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

测定某品牌小苏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称量样品置于烧杯中,

向其中慢慢滴加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   质

样    品

消耗稀盐酸质量

反应后溶液质量

质量(g)

9

75.4

80

试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

(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解: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1分)

      84                  58.5           44………(1分)

      X                   y          9g+75.4g-80g=4.4g

      …………………(1分)

  …(1分)

…………………(1分)

答:(1)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1分)

(2)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8.1%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微粒①易得到电子

 

B.

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

微粒③易形成+1价金属阳离子

 

D.

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20mL水与 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钙元素对人类生命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在元素周期表中,钙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示。

(1)儿童缺钙可能会导致     (填“贫血症”或“佝偻病”)。

(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此反应可用于         (填字母序号)。

A.吸收水分         B.制熟石灰         C.加热食物

(3)熟石灰的化学式为     ,它可用于制备补碘剂,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4)“冰洲石”(主要成分为)制成的工艺品不能与盐酸接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过滤            D.取用块状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B. 将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搅拌会产生浮渣

C.CO、CO2都可以和水反应产生H2CO3      D.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钙、镁离子和色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的试剂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则可能会与空气接触而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一瓶未密闭的固体,对其成分提出以下假设,并完成了实验探究。

假设1:只含CaCO3;假设2:只含;假设3:既含又含CaCO3

(1)固体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2)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假设2或假设3成立。

(3)进一步探究的过程如下:

①“倒去上层清液”可以通过_________操作来代替。

②向试管中注入“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③现象A为_________,则说明假设2成立;

现象B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假设3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