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气体制取的实验原理与方法.
(1)甲同学将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如图,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制取气体所需要品装置连接顺序反应化学方程式
干燥的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AEDCaCO3+2HCl=CaCl2+H2O+CO2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当打开 K1、关闭 K2 时,
利用 I、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②(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丙同学认为在不改变 I、Ⅱ、Ⅲ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可用于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
反应制取氧气,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她的改进措施是Ⅱ中把左边管加长,右边管变短.
(4)丁同学打开 K2、关闭 K1,利用 I、Ⅲ装置来验证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此时 C 中盛放的物质是硫酸铜,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变蓝色.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 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选项序号a. 烘干b. 溶解c.过滤d.洗涤
②用所得氯化钾晶体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钾溶液,需要氯化钾的质量为2.5g
③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C(填序号).
A. 酒精灯B. 烧杯C. 玻璃棒D.漏斗E.量筒
(6)小明用 6.5g 可能含有铜、铝、铁、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的锌粉,跟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 0.2g 氢气,则此锌粉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铜.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改进措施是:Ⅱ中把左边管加长,右边管变短;硫酸铜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现象是:白色变蓝色;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回收二氧化锰的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小明用 6.5g 可能含有铜、铝、铁、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的锌粉,跟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 0.2g 氢气,则此锌粉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铜,因为相同质量的铝、铁、镁都比锌产生的氢气多.

解答 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AED;CaCO3+2HCl=CaCl2+H2O+CO2↑;
(2)当打开 K1、关闭 K2 时,利用 I、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②,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要短管进入;故答案为:②;
(3)过氧化钠(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氢氧化钠,配平即可;改进措施是:Ⅱ中把左边管加长,右边管变短;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Ⅱ中把左边管加长,右边管变短;
(4)硫酸铜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现象是:白色变蓝色;故答案为:硫酸铜;白色变蓝色;
(5)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回收二氧化锰的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溶解、过滤、洗涤、烘干;50g×5%=2.5g;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故答案为:bcda;2.5;
(6)小明用 6.5g 可能含有铜、铝、铁、镁中的一种或几种金属杂质的锌粉,跟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 0.2g 氢气,则此锌粉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杂质是铜,因为相同质量的铝、铁、镁都比锌产生的氢气多,只有铜不产生氢气,因此可以是铜与铝、铁、镁中的任何一种混合;故答案为:铜;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混合物的分离、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检验和有关溶液的计算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检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请将实验步骤和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和现象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
充分混合后静置,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2)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收集排出的水,从而确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3)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克/升,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25%.
(4)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稀盐酸进入烧瓶导致计算的二氧化碳体积偏大(写一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为利用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木炭粉制备黄铜(铜和锌的合金)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X的名称是溶解
B.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C.气体A可能是混合物
D.向黄铜中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如图是某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为最常用的溶剂,其化学式为H2O.
(2)生石灰可以由碳酸钙高温煅烧而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
(3)操作②的名称是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Ca(OH)2(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近日,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发表于《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中指出,在光热化学流体反应器中,180℃到200℃和6个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一步转化为液态烃(只含有碳、氢元素)和氧气.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叙述此研究的意义.(写一点即可)
(2)若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22:9,且生成的液态烃中每个分子含6个碳原子,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按要求填空
(1)现有盐酸、水、氮气、浓盐酸、氢氧化钙、硝酸铵、甲烷、生石灰等八种物质,用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①非金属气体单质N2;           ②具有挥发性的酸HCl;
③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       ④可作化肥的盐NH4NO3
(2)水是人们生活生产中应用最多的物质,净化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③(选填序号);①CaCO3  ②Mg(OH)2    ③Ca2+、Mg2+  ④Na2SO4
(3)用化学用语填空:
构成氯化铝的阴离子Cl-;氧化镁中镁的化合价$\stackrel{+2}{Mg}$O.
(4)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Al(OH)3+3HCl═AlCl3+3H2O;
②铜绿受热分解Cu2(OH)2CO3$\frac{\underline{\;\;△\;\;}}{\;}$H2O+CO2↑+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A是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B~E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铝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4;
(2)上图中B、C、D、E四种粒子属于三种元素;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是B、E(填字母);
(3)D粒子的化学符号是A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为CaCO3
(2)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3:8.物质C是一种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6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石墨 ②氯化钠③稀硫酸,④碳酸钙⑤熟石灰⑥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作气体肥料的是⑥;(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③;
(3)可作补钙剂的是④;(4)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②;
(5)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①;(6)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