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
(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分子间有间隔;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填符号).
(2)从微观知宏观.

①微粒A、B的对应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B(填编号,下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C和E;
③微粒E对应的元素化合价是+2,微粒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④甲和乙在催化剂、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丙,三种物质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H3OH.

分析 (1)①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征分析回答;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2)①根据元素的周期数等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分析;
②根据最层电子数是8(氦为2个)的结构为稳定结构、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分析回答;
③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和元素的定义分析回答;
④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①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0mL水与50mL乙醇混合后,一部分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溶液体积小于100mL.
②气体X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生成物质中含有氮、氢、氧三种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可知,X分子中一定含有的原子是N和H.
(2)①由微粒A、B的结构可知,原子的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对应元素处在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
②微粒A、B、C、D、E中,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C和E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微粒E的质子数12,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对应的元素化合价是+2,微粒A的质子数9,属于氟元素,化合价为-1价,A、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④由微粒的构成的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H3OH.
故答为:(1)①分子间有间隔; ②N,H;(2)①2;  ②B,C和E   ③+2; MgF2;④CO+2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CH3OH.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特征、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微粒模型图等知识,难度不大,理解图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请你完成实验报告.
步骤:Ⅰ.向试管中倒入少量水,插入木条,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木条,观察木条表面的变化.现象:木条表面无变化;
Ⅱ.向此试管中倒入少量浓硫酸,插入木条,静置一段时间后取出木条,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浸入液体部分的上端无变化,下端变黑,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烫.分析上述现象,可以推知浓硫酸具有的性质有:有脱水性、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
A.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元素
B.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C.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成“负压”的缘故
D.“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质量、体积非常小
B.金秋十月,我们在校园里能闻到桂花香味--分子不停地运动
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D.电解水和水蒸发变成水蒸气--前者分子本身不变,后者分子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现象.当碳酸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时,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量的水分子.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最后变成碳酸钠(Na2CO3)粉末,易风化属于碳酸钠晶体的化学性质(填“物理”或“化学”).实验室中常用pH试纸来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明矾净水
B.
铁钉部分浸没在食盐水中
C.
探究燃烧的条件
D.
甲醛溶液浸泡动物标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A、B、C三种溶液两两混合后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则A、B、C三种溶液一次是(  )
A.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
B.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
C.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盐酸、硫酸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COCO2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并干燥
B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CCu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D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