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探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最佳质量比.
实验中采用图1实验装置,取20g氯酸钾,分成10等份,每份2g,分别装入10支试管中.在10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测量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在不同质量比时,生成200ml氧气所消耗的时间.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氧化锰的质量(g) | 0.1 | 0.2 | 0.33 | 0.4 | 0.5 | 0.66 | 1 | 1.3 | 2 | 3 |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 1:20 | 1:10 | 1:6 | 1:5 | 1:4 | 1:3 | 1:2 | 2:3 | 1:1 | 3:2 |
生成200ml氧气时间(秒) | 235 | 186 | 162 | 147 | 133 | 117 | 143 | 160 | 211 | 24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完成本实验,方框内应选择图2气体收集装置中的是_____(选填序号)该收集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质.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分析上述数据,你认为利用此法制氧气,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最佳质量比为_____.
(3)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更好,请写出前者的两个优点①_____②
(4)催化剂能影响化学反应速度,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接触面积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度带来影响.分析上表数据,结合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
①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②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低于最佳质量比时,反应速度变低的原因是_____.
【答案】D; 不易溶于水; 没有 1:3; 节能;更安全;更环保;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 二氧化锰用量多,导致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变小 二氧化锰用量少,导致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接触面积变小
【解析】
(1)要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氧气,应短进长出,要保证压力平衡应选用D装置;利用排水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难溶于水;空气不易溶于水,那么排出水的气体即为所收集的气体体积;
(2)通过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是1:3时,所用的时间最少,反应速率最快;
(3)(4)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不需加热,可以节能,同时更安全;副产物是水无污染,更环保;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
(4)①二氧化锰用量过多氯酸钾的质量分数就降低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就少了,就影响了反应速度;
②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度就越快,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与氯酸钾的接触面积就越小,所以反应速度慢。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3℃ 时,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是____。
②t1℃时,将25g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
③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
④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____ 水。
⑤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这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含有H+、Na+、Mg2+、Fe3+、Cl-、OH-、NO、CO中的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举台,我国南海神孤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记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 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 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甲烷属于_____(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 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_______。(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8H2O+2O2CO2+10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自来水厂常使用“漂白粉”来杀菌消毒。“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请回答:
(1)漂白粉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
(3)次氯酸钙中钙、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4)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钙是钙片的主要原料.右图是某钙片说明书上的部分内容.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钙片说明书上有关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出4片片剂,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6分钟(min)内生成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假定钙片中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生成CO2的质量/g | 1.0 | 1.8 | 2.0 | 2.2 | M | 2.2 |
请回答: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
(2)根据计算判断该钙片说明书上有关碳酸钙含量标注是否属实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 度,则温度的范围是 ;
(3)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g;
(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铁锈,过氧化氢就会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反应结束后将铁锈取出还可重复使用且质量不变。小雯同学将该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它是该反应的_____,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为保证收集到纯净的氧气,收集时所用到的装置应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方法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相比,优点是_____(答一条)。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中有大量气泡产生时,即用装置D收集氧气,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瓶口、瓶中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
(4)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由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填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5)若将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以下,原因是_____。
(6)反应乙的现象为_____,丙的化学反应是_____。甲和丙在实验时都要在集气瓶中保留少量水,甲的原因是_____,丙的原因是_____。所以为了方便实验,可以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方法收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