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食盐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__ ②要产生舞台雾景可用______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 ④预防贫血可补充_____元素。

(2)“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

C2H5OH + 4CrO3 + 6H2SO42Cr2(SO4)3 + 2X↑ + 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3)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由“”聚集成的物质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4)现有如下物质 ①液氧;②洁净的空气;③高锰酸钾;④冰水混合物;⑤水银;⑥过氧化氢; ⑦硬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序号);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答案】Na+ CO2 H2O2 Fe CO2 可能 2:11:2 ②⑦ ③④⑥ Hg ①②⑤

【解析】

1

①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食盐中的阳离子就是钠离子,故填Na+

②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舞台制造云雾缭绕的景象,故填CO2

③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故填H2O2

④贫血主要是指缺铁性贫血,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故填Fe;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的原子种类和数目分别是:2个碳原子、4个铬原子、6个硫原子、18个氢原子、37个氧原子,反应后有4个铬原子、6个硫原子、18个氢原子、33个氧原子和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还差的2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需要由2个X分子提供,所以每个X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填CO2

(3)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故填可能;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微粒数,分别是:有2个,有1个,还有1个没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可以为2:1(的比)或1:2(的比),故填2:1或1:2;

(4)液氧是液态氧气(O2),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空气是混合物,高锰酸钾(KMnO4)有固定组成且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只含有H2O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水银(Hg)是液态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过氧化氢(H2O2)有固定组成且有两种元素组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属于混合物的故填②⑦,属于化合物的故填③④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故填Hg;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还有物质的总质量,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故填①②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图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与时间关系图,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______

若甲试管生成气体A,则甲应连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

在平时的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硬水会带来很多麻烦,可用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净化水的方法有:过滤、加明矾沉降、蒸馏、消毒杀菌、吸附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2)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为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 反应基本类型

4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氧化铁)炼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急着打开了止水夹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氯酸钾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 0.5g

1.2g

MnO2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 量的待测数据是时间__________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_________(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________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写出实验②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SiO2。课外小组同学将88.8 g盐酸加入到35 g石灰石样品中(已知SiO2不与盐酸反应),盐酸与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收集的气体质量为8.8g,(以下计算均需写出计算过程,假设实验过程中溶液损失忽略不计)

(1)写出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计算35g样品中CaCO3的质量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反应后过滤,得到CaCl2溶液,将此溶液配成10%CaCl2溶液,①计算:这时还需要向滤液中加入水多少克?②量取: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水,倒入氯化钙溶液的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一种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 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 D. 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李同学设计下表所示实验,探究金属铜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操作

装置

现象

(1)取一个铜丝网,卷成筒形,固定在铁丝上.

(2)分别向①和②中注入15mL、30%的H2O2溶液,并放入盛有热水的③中。

约1min后可观察到①和②中都有少量气泡产生。

(3)把铜丝网(连同固定的铁丝)插入①中。

①中有大量气泡产生,5min后不再有气泡产生;此时②中仍然不断有少量气泡产生。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中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能否得出铜可以加快H2O2分解速率的结论________(填“是”或“否”)。

(3)如果用上述实验探究铜是不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需要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其中必要的是________

A.称量实验前铜丝网的质量和实验后干燥铜丝网的质量

B.向仪器②中加入二氧化锰

C.将实验后的铜丝网进行加热

D.将铁丝换成铜丝

E.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

(4)实验后确定铜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速率,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1)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需再补充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处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B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处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