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9分)老师在指导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指出很多反应可以归纳,如: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进行了归纳:
(1)甲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CuSO4和H2O,则甲物质可以是 和
(请填写两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写出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A﹣H都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蓝色沉淀,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F、H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①C的化学式是 ;
②写出反应写出反应AE的化学方程式 ;
③写出反应E→G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CuO Cu(OH)2 H2SO4+Cu(OH)2=CuSO4+2H2O
(2)①CuSO4 ②Fe2O3+3CO2Fe+3CO2
③CO2 + Ca(OH)2=CaCO3↓+ H2O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甲物质与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物中有CuSO4和H2O,则甲物质可以是CuO 和Cu(OH)2,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Cu(OH)2=CuSO4+2H2O
(2)此题属于框图推断题,解题时,找到题目中的“题眼”,即抓住特征现象,比如:特征颜色、特征离子的颜色,常见物质的相互转换等,然后顺藤摸瓜,逐一推断出来,此题突破口在:D为蓝色沉淀,即Cu(OH)2,这样可以从后面往前推,C为CuSO4,H为黑色固体,则为CuO,那么B为Cu,A、E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并且A与Fe2O3反应得到E,所以A为CO,E为CO2,这样不难推出黑色固体F为碳,
①C的化学式是:CuSO4
②反应AE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③反应E→G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Ca(OH)2=CaCO3↓+ H2O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是人类接触最早的化学现象
B. 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 绿色化学是指绿色植物的化学
D.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都是液体 B. 饱和溶液升温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氧气、氢气、氮气、氧化铁、一氧化碳、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一种可燃的单质__________; (2)一种金属氧化物____________
(3)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___;(4)碳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A.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燃烧后生成白色粉末
C. 燃烧中放出大量的热 D. 燃烧后镁条变短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图是综合利用海水制备的一些产品的流程:
(1)操作a 的名称是 ,在实验室中完成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2)步骤①中用蒸发结晶法而不采用降温结晶法的理由是 。
(3)步骤④应加入的物质是 。
(4)请写出步骤②、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4分)A、B、C、D、E为初中五种常见物质, 其中A是生活中最常见液体, B、D是气体,只有E含金属元素,B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表示按方向一步转化,“——”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所有反应都是初中常见反应。
⑴写出物质化学式:A: ,C:;
⑵写出化学方程式:D+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CO2是一种宝贵的碳氧资源。
(1)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①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上述设想的优点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可循环利用 B.有效利用太阳能 C.可全天候使用
(2)利用CO2催化氢化可制CH4,其实验流
程如图:
①用pH试纸测定HCOOH(蚁酸)水溶液呈酸性的方法是 。
②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点燃CH4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