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写出下图所示化学仪器的名称.

A
 
;   B
 
;  C
 
;   D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仪器A是胶头滴管,仪器B是试管,仪器C是量筒,仪器D是烧杯.
故答案为:胶头滴管;试管;量筒;烧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硝酸锌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搅拌至不再发生反应为止,过滤.则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  )
A、硝酸铁和硝酸锌
B、硝酸亚铁和硝酸银
C、硝酸亚铁和硝酸锌
D、硝酸亚铁、硝酸锌和硝酸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你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同学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溶液吸收生成的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说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
1
5
D、集气瓶中的水可以达到吸收有毒物质和降温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中食盐通常存放在下面的那种瓶中(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5.0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3年11月22日青岛市黄岛区输油管线腐蚀严重,石油泄漏遇到明火引起爆炸,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石油、
 
和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事故发生后,当地公司全力参与扑救,他们采取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
 

(3)该事故还引发了严重的海面污染,“碳海绵”是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是由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题,填写字母序号).
A.具有吸附性
B.可重复使用
C.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D.与金刚石的结构类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414210
反应后质量(g)待测20631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分解反应
B、乙物质生成的质量为19g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9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