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 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 向含少量Cu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答案】D
【解析】A.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氧化铁失去氧,则固体的质量应减少,故A错误;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B错误;C.向含少量Cu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时,立即产生氢气,最后气体的量为一定值,而图象中的起点不是零,故C错误;D.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D正确;答案为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爸爸准备了一个急救小药箱。
(1)3%的双氧水作为治疗外伤的消毒剂,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人体中的过氧化
物酶促使它立即分解生成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斯达舒” 可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氢氧化铝。氢氧化
铝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A.2KOH+SO3 = K2SO4+H2O; B.2HClO = 2HCl+O2↑; C.H2CO3 = H2O+CO2↑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其中“”、“”和“”分别表示三种原子。上述三个反应中与其相符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上述三个反应中涉及到多种类别的物质,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均填化学式)。
(3)从A、B两个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写出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空气组成角度:某同学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实验原理: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实验步骤: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弹簧夹。
③误差分析:发现实验结论大于理论值,可能的原因有______。
A.装置漏气
B.实验时使用的红磷过量
C.实验时插入燃烧匙的速度太慢,集气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D.红磷熄灭后没等集气瓶冷却就立刻打开弹簧夹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 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②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下图所示。
① 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
② 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苏打(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工业上制取小苏打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种是气相固碳法,其利用的原理是:Na2CO3 + H2O + CO2 =2NaHCO3
资料: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
温度/℃ | 0 | 15 | 20 | 30 | 40 | 50 | 60 |
碳酸氢钠溶解度/g | 6.9 | 8.72 | 9.6 | 11.1 | 12.7 | 14.45 | 16.4 |
碳酸钠溶解度/g | 7.1 | 13.25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学校实验小组验证反应原理,在室温为15℃时,同学们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解溶于80g水中,而后匀速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同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2所示。
⑴ 图1所示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⑵ 通过图像分析,小苏打溶液是显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图像中M点处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⑶ 为了确定M处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加入试剂 | 实验现象 | 初步实验结论 |
① | 滴入________ | 溶液变红 | 有________物质 |
② | 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⑷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2℃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含溶质质量相等
C. t2℃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总能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D. 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固体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推理或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蔗糖、葡萄糖等有甜味,则糖类物质都有甜味
B. 可以用取样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纱线
C. 化学变化中原子、离子都不会改变
D. 某化肥中加熟石灰研磨,未闻到氨臭气味,该化肥一定不是氮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稀盐酸与NaOH溶液探究中和反应时,采用传感器测量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 滴加溶液为20 g时,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
C. 滴加溶液为40 g时,烧杯内的溶液不能导电
D. 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