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列化学用语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Zn2+中的“2”表示锌粒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B. 2NO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 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D. H2O2中含有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

【答案】B

【解析】

AZn2+中的“2”表示每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2NO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C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2个氢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金属钠做实验.他用小刀把金属钠轻轻切下绿豆粒大的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金属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立刻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根据以上叙述,推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_____;②熔点_____;③密度_____;④颜色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乙、丙、甲D. 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NH4NO3溶液的pH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

B. NH4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C. NH4NO3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D. 久施NH4NO3的土壤可能被酸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般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CaCO3→Ca(OH)2B. C6H12O6→C

C. (NH4)2SO4→Na2SO4D. SO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B. 自来水消毒C. 风力发电D. 太阳能取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常见的物质:氢氧化钠、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二氧化碳中的某一种.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固体C在空气中易潮解.它们相互间发生反应或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面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A、C的化学式分别为 ;D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2)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试液后,再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A.红色B.紫色C.无色 D.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教版新化学教材关于“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 Fe2O3)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实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虑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1)A中产生的气体是.
(2)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Fe2O3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写出氧化铁(Fe2O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4)【实验评价】
①设计实验Ⅳ的目的是.
②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5)【实验拓展】
查阅资料得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它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