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检验、提纯等都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检验氢气中是否含有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B.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带燃烧前后石棉网上的固体质量
D.验证酒精中含有碳、氢元素:将酒精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个干燥冷却的烧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江西庐山特产云雾茶中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提高记忆力等保健作用。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 每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1个N2分子
B 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14
C 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D 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突发事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查看
C.房间着火,立即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豆浆,中国传统饮品,是大豆用水泡涨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与牛奶不同,豆浆是非常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食品,广泛流行于华人地区。豆浆中含有的异黄酮(其化学式为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
(1)异黄酮属于_____(选填“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之一)。
(2)异黄酮由_____种元素组成。
(3)异黄酮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4)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
(5)异黄酮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填写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解释下列现象。
(1)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铬等都能防止铁生锈,其原理是什么?_____。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什么?_____。
(3)请写出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动汽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造成酸雨的是____。
(2)“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___(填字母代号)。
A 少用一次性的木筷
B 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
C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 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类比归纳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有关类比归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也可以再分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厨房用品使用的主要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 塑料盆 B 棉布围裙 C 木制筷子 D 不锈钢炊具
(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
(3)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雨水pH约为4,土壤pH约为5。已知一些重要作物最适宜生长的土壤的pH如下表:
作物 | ①水稻 | ②小麦 | ③玉米 | ④油菜 | ⑤马铃薯 |
pH | 6~7 | 6.3~7.5 | 6~7 | 6~7 | 4.8~5.5 |
①据上表数据,你认为这种土壤最适合种植的作物是(填编号)_____。
②若继续种小麦,你认为最好选用以下(填编号)_____试剂来改良土壤。
A 工业盐酸 B 熟石灰 C 纯碱
③该地区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_。
(2)在建筑工地需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诱,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和水蒸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在钢铁表面_____能防止细铁生锈。
(3)人类大量使用的金属材料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很多优良性能。例如不锈钢比纯铁_____。
(4)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