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锌 B. 硫酸铜 C. C60 D. 金刚石

C 【解析】 A选项金属锌,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选项硫酸铜是由离子构成的;C选项C60,是由分子构成的;D选项金刚石,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答案选择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单元测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分解铜绿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 (填序号).初中实验室制取CO2________ 也可用E(长进短出),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 .

(3)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可观察到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达:________ .

(4)充分反应后,兴趣小组对试管中的黑色粉末状状固体进一步探究

a.[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b.[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Ⅰ.氧化铜Ⅱ.炭粉Ⅲ.________ .

c.[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d.[设计实验方案]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试剂为________ (填序号)

(A.H2SO4 B.NaOH C.NaCl D.H2O),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

猜想Ⅰ正确

________

猜想Ⅱ正确

________

猜想Ⅲ正确

如果猜想Ⅰ正确,猜想Ⅰ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集气瓶B;收集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Ca(OH)2+CO2═CaCO3↓+H2O氧化铜与炭粉;A;黑色粉末不溶解;黑色粉末部分溶解,溶液变成蓝色;H2SO4+CuO=CuSO4+H2O 【解析】 (1)a的名称是集气瓶; 实验室分解铜绿需要加热,故选用B装置; CO2是气体,可用E来收集。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从b口进入集气瓶,将空气从c口排出; 澄清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试卷-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A. “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 “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 “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 “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A 【解析】 A、常温下甲烷是气体,降低温度后可以变为液态, 故说明“土卫六”上地表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故错误; B、液态甲烷是有机物,故“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故正确; C、液态甲烷的流动可能使“土卫六”地貌发生改变,故正确; D、“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故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全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

(2)+5价的磷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

(3)硝酸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

(4)+3价的铝元素________。

(5)3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

(6)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

2N2P2O5NO3-3SO3CO2 【解析】 (1)氮气分子是双原子分子,表示为N2,若要表示多个氮气分子,在氮气的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即可,故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2)+5价的磷形成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磷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5,故化学式为P2O5。 (3)硝酸中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表示为NO3-。 (4)元素的化合价标在该元素的正上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沪教版化学全册第三章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密封的塑料袋从平原带到高原,塑料袋变瘪

B. 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C. 分子都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

D. 结构示意图为的微粒,表示的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D 【解析】 A、高原的气体含量小,大气压强较小,故将密封的塑料袋从平原带到高原,塑料袋内的压强大于高原大气的压强,故塑料袋应该变大,故错误; B、微粒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不是电子数,故错误; C、不同分子可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比如氧气分子和臭氧分子都是由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D、结构图中微粒的质子数都是12,故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 ,故正确。故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同学为验证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既有CO又有CO2,设计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提示: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1)按上面连接好装置,在装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入混合气体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设计意图,观察到A中出现浑浊,E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填实验现象)时,证明混合气体中既有_____又有_____。

(4)从环保角度分析,该流程设计中的一处明显不足是_____。

检查装置气密性。排尽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发生爆炸事故COCO2没有尾气处理(吸收)装置 【解析】 (1)装置连接好之后,装药品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加热氧化铜之前需先通一氧化碳,目的是排净试管中的空气以防止爆炸事故; (3)因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可以还原氧化铜,所以确认混合气体中存在CO、CO2实验结论的实验现象是A、F中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按要求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

(4)有毒气参加的非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C+O2CO2H2CO3=CO2↑+H2OCO2+H2O=H2CO3CO+CuOCu+CO2 【解析】 (1)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2)碳酸分解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合理即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上册第1章步入化学殿堂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气体的制取和性质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历来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

.有下列仪器装置、实验示意图:

写出实验室制取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装置均可制,其中用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实验体现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

作气体发生装置制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的连接顺序是:,请在图上画出装置内导管(“”或“”)该怎样延伸.________

通过电解水的方法也可以得到氧气(上图装置).

①检验玻璃管(碱式滴定管)内气体的方法是什么________.?②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

质量相同的下列五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________.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氯酸钾      .水    .氧化汞

任选一种物质制取氧气,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消耗该物质的质量________.

CaCO3+2HCl═CaCl2+H2O+C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打开活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探究水的组成;;选过氧化氢,设制取氧气,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2H2O22H2O+O2↑ 68 32 X 6.4 g ,解得x=13.6g 【解析】 I、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

A. 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

C. 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

D.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A 【解析】 试题制备气体时,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故A错,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目的是防止水回流,炸裂试管,所以B正确,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先倒入接近10mL的液体,后用胶头滴管补至刻度线,防止直接倒液体不好控制量,所以C正确,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这符合天平的使用,所以D正确,故选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