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Ca(OH)2和HCl;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一定不成立,理由一是Ca(OH)2和HCl会反应不能共存;理由二是一定含有CaCl2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aCO3

分析 【猜想】猜想③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进行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不变色来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与拓展】
(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反思;
(2)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不能引进其它的金属离子.

解答 解:【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三);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二);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四);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猜想一一定不成立,理由一是:Ca(OH)2和HCl会反应不能共存;理由二是:一定含有CaCl2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二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
根据结论猜想三不正确,猜想四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
(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aCO3
故答案为:【猜想】CaCl2
Ca(OH)2和HCl会反应不能共存;一定含有CaCl2
【进行实验】
溶液无明显变化;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
(1)反应物是否过量;
(2)腐蚀铁质下水管,CaC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用稀酸或稀碱检验,结果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花的种类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花粉红粉红绿色
万寿菊黄色黄色黄色
大红花粉红橙色绿色
(1)不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万寿菊.
(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将大红花汁滴入苹果汁中,呈现的颜色是橙色.
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①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小气球的变化是气球膨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CO2和NaOH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②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的实验是取两个同样的试剂瓶充满CO2后,注入同体积的水和NaOH溶液,比较气球胀大的程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相符的是(  )
A.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B.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C.水银        汞      AgD.二氧化碳  冰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酸、药物和染料等.
①若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C.
②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2+3H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高压}$2NH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如图:

流程中“气体的混合”是F装置中进行的,F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氮气和氢气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控制氮气和氢气的比例,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③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燃着的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要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frac{\underline{\;点燃\;}}{\;}$C+2MgO,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华同学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图:

(1)小华同学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10 g,量取水体积为40mL
(2)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或没有放纸片)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已偏向分度盘左侧,他接下来的操作是在左盘上减少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如果小华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则造成此误差的可能原因有A、B(填序号).
A.称量前天平没有调平
B.称量纸上残留少量食盐
C.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烧杯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25g石灰石(主要成份是 CaCO3)放入100g稀盐酸中(石灰石中的杂质不跟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气体.试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从元素周期表中查到钠元素,对其认识正确的是C
A.钠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11
B.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钠元素的原子结构可为,说明钠原子易失电子
D.钠的元素符号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常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加碘食盐B.白醋C.酒精D.豆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