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MnO2是KClO3分解的催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CuO也能加快KClO3的分解,该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外,CuO也可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按下表进行实验并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编号实验药品及用量分解温度(℃)
A5gKClO3580
B5gKClO3、1gMnO2350
C5gKClO3、1gCuO37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均取用5g KClO3,目的是控制变量.
(2)由实验A与实验C对比,证明猜想合理的理由是加入氧化铜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比只加热氯酸钾时产生氧气的温度低很多.
(3)相同条件下对氯酸钾分解催化效果最好的是MnO2
【实验反思】
(1)若要确定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证明其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同种催化剂,质量多少可能影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请设计一种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得出结论

分析 由表格信息可知:由实验①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通过对比可知,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若要证明氧化铜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分别取相同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颗粒小的反应的速率快;同种催化剂,可能影响催化效果因素有:催化剂的多少有关;分别取相同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氯酸钾,与质量不同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质量多的反应的速率快.

解答 解: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均取用5gKClO3,目的是控制变量;
(2)由实验A与实验C对比,证明猜想合理的理由是加入氧化铜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比只加热氯酸钾时产生氧气的温度低很多;
(3)通过对比可知,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二氧化锰;故答案为:MnO2
【实验反思】
(1)若要证明Cu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分别取相同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颗粒小的反应的速率快.
答案: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控制变量;
(2)加入氧化铜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的温度比只加热氯酸钾时产生氧气的温度低很多;
(3)MnO2
【实验反思】
(1)质量;化学性质;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
别取相同质量的颗粒大小相同的氯酸钾,与颗粒大小不同的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颗粒小的反应的速率快;

点评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集气瓶炸裂;
(3)用C操作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填“偏大”或“偏小”);该操作中还须使用的实验仪器是胶头滴管.
(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导管断裂或试管破裂(写出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4.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试管;b分液漏斗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填装置序号),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右 端(“左”或“右”)进入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检验装置气密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里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四种药品,若要制得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如果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d 端进入(填“d”或“c”).
(4)实验室如果用块状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澄清石灰水B.冰水C.清新的空气D.沼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

(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属于金属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氟原子与氯原子化学性质相似,主要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3)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课外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燃烧条件的实验--说明乒乓球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石墨导电实验--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C.
生成炭黑的实验--说明石蜡中含有碳元素
D.
探究鸡蛋壳的成分--根据石灰水变浑浊推测鸡蛋壳里可能含有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保持汞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汞分子B.汞元素C.汞离子D.汞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甲乙两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从B到C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Na+、H+.(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BCD.
A. BaCl2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液       D.无色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 CO2+nH2O中,各化学式系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B.3a=nC.3m=2nD.2b=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