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请根据如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为锥形瓶.
(2)加入药品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若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其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是(用接口字母顺序连接)acbg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分析 (1)熟记仪器的名称;
(2)根据制备气体的步骤来分析;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利用浓硫酸可以干燥,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选择收集方法,然后进行顺序连接;
(4)根据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解:(1)仪器①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制取气体时,在加入药品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制取二氧化碳选择A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通过浓硫酸,进气口是长管,这样气体能够与浓硫酸充分的接触而得到干燥,收集二氧化碳则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连接的顺序为:acbg;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acbg;
(4)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CO2的验满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立即熄灭,说明收集满;故填: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气体制取、干燥和收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瞩目,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该电池的主要成分为LiFePO4,且其中磷元素显+5价,则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稀有气体C.氧气D.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北宋画家张择端用墨绘制的《清明上河图》能够保存至今,体现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2)木炭和活性炭都可以除去水中的异味,利用了它们的吸附性.
(3)CO和CO2常温、常压时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用点燃的方法区别它们,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进行解释的是(  )
A.金和铝在空气中都不易被腐蚀
B.实验室收集CO2和O2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实验室和工业上都可用石灰石制二氧化碳
D.在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和投入活性炭都能使溶液褪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事实解释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分子很小
B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D水银温度计能测量体温汞分子间有间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来回答问题.
(1)石墨能作铅笔芯,是因为它质软,具有深灰色;
(2)用燃着的木条能鉴别出CO和CO2,鉴别出CO所依据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3)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金属,写出以赤铁矿为原料,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2)解释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实验中大烧杯外面的硝酸银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小红要配制100g12.5%的NaCl溶液,实际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2.5%,其原因可能是(  )
A.量取水时俯视刻度
B.所取NaCl固体不纯
C.用天平称量固体时,物品与砝码位置放反
D.溶解时烧杯不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