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如下3个有趣的实验:
①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石灰石,用酒精灯加热,2分钟后把石灰石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不变色.②用坩埚钳夹持该石灰石,还用酒精灯加热,同时向灯焰上通入氧气,1分钟后把石灰石再放入含有酚酞的蒸馏水中,酚酞溶液立即变成红色.③向②变红的酚酞溶液中逐滴滴加盐酸,酚酞溶液又变为无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填序号)A.石灰石不具有能分解的化学性质
B.实验①中,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基本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
(2)通入氧气,能影响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原因,正确的是D;(填序号)
A.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
B.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
C.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提高了灯焰温度
(3)在我们初中阶段,涉及到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A.可燃性;B.热稳定性;C.酸性;D.碱性;E.金属活动性;F.非金属活动性.在上述变化中,盐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A;试写出过程③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Ca(OH)2+2HCl=CaCl2+2H2O.
(4)你也许没有意识到,当你提出一个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并去寻找答案时,你就已经像化学家一样在“做科学”了.
下面是小芳同学实验探究活动的片段:
A.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得知镁和铁都能与盐酸反应,她想:“铁和镁哪一种与盐酸反应快?”
B.构想假说:如果镁与盐酸反应比铁快,那么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就比铁快.
C.设计实验方案…
在C中,你认为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①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酸的种类③镁和铁的状态.

分析 (1)分析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判断反应的发生及物质的性质;
(2)对比实验①②,分析实验②的操作中向灯焰上通入氧气的目的,解释该做法的理由;
(3)根据实验中所涉及物质的变化,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根据实验所出现的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此实验解决的是控制变量对反应的影响因素的考查,主要是利用不同条件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从此观点出发解决此题.

解答 解:
(1)
A.由实验②可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石灰石具有受热分解的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实验①中,酚酞没变红,说明此时没有生成氧化钙,所以在受热的条件下,石灰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实验①中碳酸钙没有分解,可判断灯焰温度达不到石灰石分解的温度;故C正确;
(2)A.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降低碳酸钙分解所需的温度,故A不正确;
B.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能改变碳酸钙的性质,故B不正确;
C.向酒精灯通氧气可使酒精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热而使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而非氧气是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故C不正确;
D.增加了单位时间内酒精分子与氧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次数,使酒精剧烈提高了灯焰温度,故D正确;
(3)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碳酸钙分解,表现出酒精具有可燃性;加入盐酸红色消失则是由于生成的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中和,溶液的碱性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4)从实验步骤的设计,需要保持不变的量有①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镁和铁的状态③与酸溶液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
(1)A;
(2)D;
(3)A;Ca(OH)2+2HCl=CaCl2+2H2O
(4)①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酸的种类    ③镁和铁的状态

点评 根据实验中相关物质的变化,推断物质的化学性质,体现出物质变化表现物质性质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装置,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一名初三学生呼吸时,每天需从空气中得到5 升氧气,则他一个月(按30天计算)可呼吸多少升空气?如果空气密度为1.3克/升,试求每月需空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叫“多米诺骨牌效应”.某同学利用此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会儿就看到C中液面下降流向D中(整个装置不漏气且药品足量).请看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CuSO_{4}\;}}{\;}$2H2O+O2↑;打开A中的活塞,B中白磷不燃烧,其原因是因是冷水,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E中石蕊试液变红;F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G中塑料空瓶收集满气体后,加入适量水,旋紧瓶塞振荡,一会儿其现象是塑料瓶变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H2HCl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B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NaCl固体Na2CO3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
D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因此,买来的蔬菜在食用前最后用稀碱水浸泡一段时间.用水浸泡蔬菜可加入适量的(  )
A.苏打B.白酒C.白糖D.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小强同学近日常吐酸水,校医对他做了检查后说:“没事,吃些药就会好的.”
(1)校医给小强开的药方中有一种含氢氧化镁的药品,其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
(2)同时,校医提醒小强要注意饮食,少吃酸性(“酸性”或“碱性”)的食品.
(3)类似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有大量应用,比如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分析下列物质:石墨、活性炭、金刚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回答问题.
(1)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2)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石墨;
(3)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4)容易造成人体中毒的是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善于总结和归纳是科学学习的良好习惯.下列对“三”的总结和归纳中,错误的是(  )
A.常见的化石燃料有“三种”:煤、石油、天然气
B.水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C.一般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三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D.可燃性气体有“三种”:H2、O2、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