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

 

B.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

 

C.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考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已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解答:

解: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不是一氧化碳,错误;

B、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FeCl3溶液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某小组拟在相同浓度

FeCl3溶液的催化下,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写出本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分别取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于锥形瓶中,注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如图观察到  ,就可以粗略判断,得出实验结果.

进一步判断上述实验结论的准确性,运用图,小刚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方案设计.

Ⅱ.

[方案一]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收集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

[方案二]在不同过氧化氢浓度下,测定  

方案二的实验测量结果:

30% H2O2溶液的体积(mL)

2% FeCl3溶液的体积(mL)

加入H2O的体积(mL)

反应的时间(min)

生成O2的体积(mL)

1

5

x

20

5

V1

2

10

3

15

y

V2

表中x=  ,y=  

实验结论:通过测量,若V1  V2(填“>”、“=”或“<”),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可燃物4.6g 在足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则该可燃物的组成为(     )

A.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D. 所含元素大于三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烧碱

C.

浓盐酸

D.

双氧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5年5月21日至25日,第三届中国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在湖南举行,邵阳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生活中用铁锅做饮具,主要利用铁的  性;防止铁锅生锈,常用的方法有  

(3)有X、Y、Z三种金属,它们具有如下性质:

①X、Z均不与稀盐酸反应  ②Y+2HCl=YCl2+H2↑   ③X+Z(NO32=X(NO32+Z

则X、Y、Z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在黄铜(铜锌合金)片和纯铜片中,硬度较大的是  ,将它们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能产生气泡的是  

(2)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Al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取少量滤液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B.

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甲>乙>丙

 

C.

随温度的升高,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增大

 

D.

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3℃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