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C.取等质量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40g}{140g}×100%≈28.6%$;取等质量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正确;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不是乙>丙>甲.

解答 解: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40g}{140g}×100%≈28.6%$,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取等质量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不是乙>丙>甲,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中是某同学验证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A是取用稀盐酸的操作,B是向稀盐酸和酚酞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溶液的示意图.
(1)请指出A中两处的错误.
(2)同学认为按照B图所示操作可以令液体沿试管内壁流下避免迸溅又可以避免因拿滴管的手抖动使得NaOH溶液滴在持试管的手上.但实验室禁止按照B图所示操作,请你推测B图所示操作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小明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猪肉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猪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是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大量气体的探究.
(1)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水蒸气和CO2存在,装置导气管口正确的连接顺序是为::
气体样品→d→c→b→a.
(2)小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产生的.
猜想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1取样与试管中,加入食醋
并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有气泡产生
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取安多夫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残留白色固体粉末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实验探究二】测定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上述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固体粉末,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小明想用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来推算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于是称取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固体粉末6.9g,设计了如图2实验方案:
(1)“操作1”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实验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
(3)确定沉淀A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或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
(4)该安多夫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黑磷是一种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它是由白磷在很高压强和较高温度下转化生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磷中原子没有间隔B.白磷转化为黑磷属于物理变化
C.黑磷是一种单质D.黑磷中原子静止不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众所周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化学小组同学将金属钠放入硫酸铜溶液时(如图),却没有得到红色的铜.
【提出问题】没有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所用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过小.
【查阅资料】
①钠很活泼,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放出大量的热.
③氢氧化铜是蓝色絮状沉淀,难溶于水,受热至80℃以上分解为黑色氧化铜和水.
③氢氧化铜与盐酸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也与盐酸反应,且产物相同.
【进行实验】
实验一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步骤1 
1号:钠在溶液中游动较少,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消失,生成灰蓝色絮状沉淀.
2号:钠在溶液中几乎不游动,聚集在一起,发出嘶嘶声和持续的火光,最后发出啪的较大响声,然后消失,生成大量灰蓝色片状沉淀.
步骤2分别向1号、2号所得灰蓝色沉淀上加入等体积20%的盐酸1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浅绿色溶液.
2号:沉淀完全消失,得到深绿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2)步骤2中灰蓝色沉淀消失后生成的物质是CuCl2、H2O.
(3)实验一结果表明,猜想与假设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依据是用浓的CuSO4溶液,也未得到红色固体(或铜).
【继续实验】
(4)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将饱和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生成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了试剂X将灰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物质.则试剂X为20%盐酸.
【反思与评价】
(5)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的水少,有利于钠置换出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水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淘米的水浇花可节约水资源
B.通过化学变化可以直接将水转变为汽油
C.水在催化剂和太阳能的共同作用下可分解获得氢能
D.浓硫酸沾上皮肤,必须先用大量水冲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某品牌高钙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里的“高钙”是指钙元素B.蛋白质、糖类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D.人体缺钙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2016年的6月5日是第45个“世界环境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钢铁厂的烟囱弄高些,消除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D.废旧电池只要埋入土中,就能防止其对水源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的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它们完成如下探究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列问题:

(1)第一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EF(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③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目的是排净空气,使收集到的气体更纯净.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
(杂质不参加反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B1→E→D→B2→C.试回答下列问题:(假设过程中氧化铁全部参加反应;仪器B1、B2吸收气体完全.)
①仪器D中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②若通过测量反应前后仪器B2的质量变化,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含量.如果不连接仪器B1,则这样计算出的氧化铁含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偏大(“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③实验结束后,若测得仪器B1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与仪器D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那么仪器B1与仪器B2中溶液增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4:11.
④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对化学实验的结果及安全等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第二组同学所做实验开始时,先点燃装置C处酒精灯的原因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