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化学源于生活,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的主要成分是N2,食品包装中充N2以防腐,是由于N2_____。

(2)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_____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3)夏季空调冷空气吹到的地方,可以看到“冷气雾”,从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西部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用到大量的锂电池,其电源的正极材料为钴酸锂(LiCoO2)(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下列有关钴酸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氧化物

B. 钴元素化合价为+2

C. 含有两种金属单质

D. Li、Co、O三种元素质量比是7∶59∶ 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将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热。下列图象分别表示该过程锥形瓶中某种量随时间(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

A.金aU B.锰Mn C.氦he D.银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____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g该溶质。

(4)现将t1℃时A、B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发),则此时A、B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_____B(填“>”、“=”或“<”)。

(5)现有t2℃时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_____3g(填“>”、“=”或“≥”)。

(6)当A中混有少量B时,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7)现用提纯后的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X、Y、Z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由X原子构成的物质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原子的种类都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用语关于数字“3”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3Ag ②Al3+ ③SO3 ④3C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③

B.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①

C.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④

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一氧化碳 E二氧化碳。请从这五种气体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供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_________;

(2)种植大棚蔬菜可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_____;

(3)食品包装袋中常充作保护气的是_________;

(4)燃料中的碳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5)最理想、最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