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8.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错误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 +与OH-结合生成H2O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 +与OH-结合生成H2O,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其晶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或乙>丙=甲、甲=丙<乙、丙=甲<乙);
(2)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冷却(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3)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填选项).
A.乙>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服务体系,许多农户获得“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有效解决了施肥比例不合理问题,提高了产量,减少了环境污染.小明家种了一片麦子,经农科人员测定该片土壤需补充钾元素39kg,氮元素42kg.请你帮小明算算,只购买硝酸钾(KNO3),能否达到钾元素和氮元素按土壤需求补充的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1)该微观示意图中涉及的单质有2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C$\frac{\underline{\;高温\;}}{\;}$CO+H2,所属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能升华B.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C.浓盐酸易挥发D.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2015年3月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在谈到环保时,十分敏锐地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
(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造成了温室效应,为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太阳能、核能及氢能(只填一种)等新能源;
(2)今年我国很多地方出现过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雾霾天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增加大量的D(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可吸入颗粒物
(3)为有效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们佩戴PM2.5专用口罩,它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4)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做法中可行的是AC(填序号).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C.使用清洁能源
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符号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O2B.2OC.2O2D.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0t1t2t3
固体质量/g28.023.218.418.4
(1)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32.
(2)共制得氧气9.6g.
(3)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  )
A.硬水是化合物,软水是单质
B.硬水是混合物,软水是纯净物
C.硬水中含污染物,软水中无污染物
D.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软水中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