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物质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如图所示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空调制冷
B.
晾晒衣服
C.
液化石油气燃烧
D.
太阳能供热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空调制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晾晒衣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液化石油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太阳能供热只是能量转化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不考虑气体与水或盐的反应)
(1)先向广口瓶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溶液,关闭活塞,震荡,观察到固体全部溶解,气球变大.然后再将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广口瓶中,关闭活塞,震荡,发现气球明显变小,同时在广口瓶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产生.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广口瓶中的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广口瓶中的溶液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小明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加入试管内,向其广口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他得出结论:广口瓶中溶液的溶质组成为Na2CO3、NaCl、CaCl2
大家一致认为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后经大家讨论,达成共识,对广口瓶溶液中溶质组成的判断只有两种结论.
结论一:Na2CO3、NaCl,结论二:NaOH、NaCl、Na2CO3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广口瓶中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一
是正确的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加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2014年12月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可今年第二阶段十九类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监督抽检信息,瓶(桶)装饮用水、纯净水等不合格率超过两成
(1)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才能使用.取水样,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将浑水变清水.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异味,再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洗菜水浇花
(3)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B(填序号)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使用含磷洗衣粉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组成相似的盐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①Cu(NO32溶液和CuSO4溶液都含有大量Cu2+(填离子符号).
②向Cu(NO3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③向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片,充分反应后,可看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在溶液中能与CuSO4反应而不与Cu(NO32反应的物质有Ba(NO32(任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2015年春节期间,一男孩在排污井盖上燃放鞭炮,点燃了排污井内的气体,井盖被炸飞,男孩被井盖击伤.
【提出问题】排污井内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排污井内的有机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了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CO2、CH4等.
【提出猜想】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排污井内气体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2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Ⅰ:有CO2、CH4      猜想Ⅱ:有CO、CH4
猜想Ⅲ:有CO、CO2      猜想Ⅳ:有CO、CO2、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经行探究.

【问题讨论】
①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Ⅱ不正确.
②小明通过装置C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在装置B和C之间的位置,再增加一个图中D(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③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
  A B C D
 X 化石燃料 溶液 有机物 复分解反应
 Y 天然气 乳浊液 化合物 中和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是乙醇分子的模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氧化物B.该物质的化学式是C2H6O
C.该物质含有两个碳原子D.该物质是氢、碳、氧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往食盐中加水,食盐逐渐减少,水变咸了
B.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蜡烛熔化,发光发热,伴随有少量黑烟
C.烧开水的过程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D.人呼吸产生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