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O;
(2)2个铵根离子2NH4+
(3)水中氧元素化合价H2$\stackrel{-2}{O}$;
(4)硫酸钙中的阴离子SO42-

分析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写出其元素符号即可.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

解答 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O.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铵根离子表示为:2NH4+
(3)水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可表示为:H2$\stackrel{-2}{O}$.
(4)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O42-
故答案为:(1)O;(2)2NH4+;(3)H2$\stackrel{-2}{O}$;(4)SO4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表1
20℃8%Na2CO3溶液8%NaHCO3溶液
pH10.68.0
表2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选填A、B或C)
A.2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B(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
(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7)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2.2g,实验后为124.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测定某黄铜(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其中的铜不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49.8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黄金作为一种国际流通货币,受到很多人的收藏.根据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  )
A.金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
C.金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0克D.金元素的符号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学》课本上是用图甲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而小明通过查询资料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利用四硫化钠
(Na2S4)固体替代红磷进行实验,其反应原理为:
  2Na2S4+O2+2H2O═8S↓+4NaOH.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四硫化钠(Na2S4)固体置于试管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并迅速塞紧橡胶塞,再充分振荡.
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示),取下橡胶塞,观察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④当管内液面稳定时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转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
⑤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第1次第2次第3次
h1/厘米11.011.411.6
h2/厘米8.79.19.2
(1)步骤①中进行充分振荡的目的是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2)根据3次实验数据,请你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0.9%(结果精确到0.1%);
(3)小明设计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节能、装置简单、气密性好等.(写出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最近,网上有文章报道:一些厂家为了使生产出来的米线更白净、更筋道,在米线中添加一些名为焦亚硫酸钠化学式:Na2S7O5的食品添加剂,若长期食用,对人体危害很大.阅读以上信息后,请回答问题:
(1)焦亚硫酸钠的化学式量为350.
(2)焦亚硫酸钠中S、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5.
(3)175g焦亚硫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为23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1)小斌同学用图一中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偏低(装置不漏气),其主要原因是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钟罩内气体压强基本保持不变,改进的措施是将木炭改为红磷.
(2)小华同学按图二上述配制实验所用的稀硫酸.请你指出他操作的错误:
错误①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错误②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教材,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莱夫科维茨于1968年采用放射现象追踪细胞受体,他将碘同位素附着于不同激素,在放射物的帮助下成功揭示了一些受体.20世纪80年代,该领域研究又有了跨越式发展,科比尔卡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信息从庞大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科研人员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与眼中能捕获光线的受体相似,他们并意识到,一定存在一个看起来相似且功能模式相同的受体家族.目前,约有一半药物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而实现药效的,因此研究和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至关重要.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A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填:A或B.A:“质子数、中子数“B:“中子数、质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成分,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根据各步实验的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盐酸,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钠.
(2)写出白色沉淀Ⅰ的化学式CaCO3,最后得到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NO3
(3)通过上述实验原溶液中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如要验证这种物质存在,在不影响其它物质检验的同时,只需要将步骤②中的Ca(OH)2溶液替换成CaCl2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