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 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 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A 【解析】A. 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错误;B. 因为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所以三氧化二碳也具有还原性,正确;C.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推测出三氧化二碳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正确;D.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三氧化二碳与水反应生成草酸,所以三氧化二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 不变”。
Ca(OH)2CaO+H2O 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 蓝 85.5 FeCl3 Fe2O3+3CO2Fe+3CO2 2 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 偏大 【解析】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威海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B 【解析】A. 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台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A 【解析】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溶液中无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说明固体中含有CO32-、SO42-。因为碳酸钡、硫酸钡是白色沉淀,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所以固体中无Ba2+,固体中无Ba2+、Cu2+,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阳离子Na+。因为加入BaCl2溶液时引入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宁波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科从标签得知雪碧成分中有水、二氧化碳、柠檬酸、柠檬酸钠等。查阅资料知道1体积雪碧中含有约3体积二氧化碳,柠檬酸的含量约为2.8g/1000mL。柠檬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6H8O7+3Na2CO3==2C6H5O7Na3+3CO2↑+3H2O。
他用一瓶500mL的雪碧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步骤四 |
操作过程 | 倒出三分之二雪碧,测其pH | 在剩余雪碧中加入约6g Na2CO3 | 立即盖上瓶盖,摇匀。 | 测溶液pH |
现象或结果 | pH约为3 | 产生大量气泡 | 气泡消失,瓶子略瘪 | pH约为9 |
(发现问题)CO2去哪儿了?
(提出猜想)①CO2被溶解了;②CO2与H2O发生了反应;③CO2与Na2CO3溶液发生了反应。小思否定了猜想①和②,其理由是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对猜想③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编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装置 | ||||
操作过程 | Na2CO3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 | 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滴加CaCl2溶液 | 收集一瓶CO2,加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盖上瓶盖摇匀 | 将实验三的溶液低温蒸发、干燥,得到的白色粉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实验現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无明显变化 | 瓶变瘪,瓶底有晶体析出 | A试管口有水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根据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________ 。
(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 。
(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 与实验二对照; 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 CO2+Na2CO3+H2O==2NaHCO3 【解析】【提出猜想】原CO2在溶液中已经饱和,所以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 (1)设计实验一的作用是与实验二对照。(2)实验四中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防止试管口冷凝的水倒流导致试管底部破裂。(3)根据实验探究得出:CO2与Na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1g样品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 样品中含有CaCO3 |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_ | 样品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________。
Ca(OH)2和CaCO3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 气泡产生. 有剩余 【解析】本题通过氢氧化钙变质探究实验考查了碱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等。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猜想假设: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若没有变质,则固体成分是Ca(OH)2,部分变质固体成分是Ca(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 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 通常情况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D.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 【解析】A、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都是离子,例如氖原子,错误;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错误;C、pH<5.6的雨水是酸雨,错误;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浙江省湖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下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___________(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_______________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____(选填“V1-V2”、“ V1-V3” 或“V2-V3”)。
大于 集气瓶内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或数显设备的示数已不变或集气瓶内的气压保持稳定) V1-V3 【解析】本题考查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根据反应原理和气体压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1)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能使集气瓶内的气压增大,磷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的气压降低。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岳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