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Na2SO4、(NH42CO3、BaCl2、NH4N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①向白色固体粉末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搅拌后过滤得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
②向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加稀盐酸,白色固体不溶解;
③将无色滤液分成两份,向其中的一份滤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④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uSO4和(NH42CO3,一定含有Na2SO4、BaCl2和NH4NO3
(2)有同学根据④中的现象认为一定有KCl,你认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理由:因为Na2SO4和BaCl2反应生成了NaCl.
(3)写出①中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BaCl2=2NaCl+BaSO4↓.
(4)写出③中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NH4NO3$\frac{\underline{\;\;△\;\;}}{\;}$NaNO3+H2O+NH3↑.

分析 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铵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 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铵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向白色固体粉末中加足量的水溶解,搅拌后过滤得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向得到的白色固体中加稀盐酸,白色固体不溶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钡会溶于酸,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铜和碳酸铵;一定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钡,将无色滤液分成两份,向其中的一份滤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所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向另一份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的氯化钠也会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氯化钾,所以
(1)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CuSO4和(NH42CO3,一定含有Na2SO4、BaCl2和NH4NO3
(2)根据④中的现象不能认为一定有KCl,理由是:因为Na2SO4和BaCl2反应生成了NaCl;
(3)①中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SO4+BaCl2=2NaCl+BaSO4↓;
(4)③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NH4NO3$\frac{\underline{\;\;△\;\;}}{\;}$NaNO3+H2O+NH3↑.
故答案为:(1)CuSO4和(NH42CO3,Na2SO4、BaCl2和NH4NO3
(2)否,因为Na2SO4和BaCl2反应生成了NaCl;
(3)Na2SO4+BaCl2=2NaCl+BaSO4↓;
(4)NaOH+NH4NO3$\frac{\underline{\;\;△\;\;}}{\;}$NaNO3+H2O+NH3↑.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中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先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一段时间后,再将另一只滴管中的液体挤出.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请将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滴管甲烧杯①滴管乙烧杯②
试剂 H2O
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
稀盐酸或稀硫酸 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下面是利用海水的一些实例.

(1)海水制盐,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通入过量的Na2CO3溶液;使氯化镁和氯化钙转化为沉淀,进行过滤操作,向得到的溶液中加稍过量的盐酸,最后蒸发溶液就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加过量的盐酸对制得的氯化钠纯度无(填“有”或“无”)影响.
(2)海水淡化:如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烧杯中可放入冷水,以提高蒸馏水的冷藏效率,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不含盐分)的方法是将水样蒸干,无残留物.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图2所示,写出图2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2HCl=MgCl2+2H2O,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①、②两步的作用是A.
A.制得纯净的MgCl2   B.提高生产的效率   C.降低生产的成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根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a试管,b锥形瓶.
(2)实验室可用装置A制取氧气.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②请写出将药品装入试管中的具体操作先把试管倾斜,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的底部即可;
③当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瓶口应向上(填“向上”或“向下”)放在桌面上.
(3)装置B除了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外,还可用于制取的其它气体有二氧化碳(写一种),选用的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检验你所收集到的气体: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市盛产茶叶,“金山翠芽”享誉省内外,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28:13:184
C.每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D.每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石头纸是一种新型、环保纸张.它与传统木浆纸不同,是将碳酸钙粉末加上15%的聚乙烯和5%的胶合剂,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后制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聚乙烯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利用稀盐酸可以区分石头纸和木浆纸
C.石头纸的利用有利于减少树木的砍伐
D.石头纸不容易被水浸湿,便于回收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请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Na2CO3和CaCO3的化学性质相似):

(1)写出能证明A中反应发生的现象红色消失.
(2)写出上述实验中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
(3)要全面验证酸的化学通性,D试管中能与酸反应的固体单质是Mg(写一种即可)
(4)实验完成后,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内,测得pH=2,则废液中所含溶质最多有四种(溶质不计指示剂与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与社会、人类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下列“一----”两端相关联知识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与安全 煤气中毒--CO跟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瓦期爆炸-------坑道通风不好,未严禁烟火
B.化学与生活  硬水软化--常用煮沸的方法;铵态氮肥------跟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效果更好
C.化学与健康  霉变食品--霉菌产生霉菌毒素;高温消毒-------细菌、病毒中的蛋白质高温下凝固变性
D.化学与材料  非金属材料--下班、水泥;复合材料------玻璃钢、钢筋混凝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乙<甲<丙.
(2)t2℃时,要使用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将溶液的温度升高.
(3)t1℃时,将25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汁算:末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是5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7%.
(4)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无晶体析出是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