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铁和铜是两种常见的金属下列比较中错误的是
A. 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B. 都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C. 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D. 铁能置换出铜而铜不能置换出铁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2CO2+6H2═X+4H2O请写出该化工原料X的化学式__________
(3)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康康用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观察到Ⅰ、Ⅱ中的小花均不变色,Ⅲ中的小花变为红色,请回答:
①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__________
②老师认为此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请补充实验加以证明.______________
(4)为了减少CO2的排放,某同学依据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方案.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你认为该同学的思路能减少CO2的排放吗?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
(5)为减缓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你能做些什么______?(列举一条具体措施)
(6)10gCu和CuO的混合物在加热情况下通入CO充分反应后,冷却得固体质量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质量分数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一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加热 | ①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成白光; ②__________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半学期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与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中的原子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
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
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错误的是
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B. 先在试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紧橡皮塞
C. 先将导管放入集气瓶中后加热 D.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从35-A或35-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35-A计分。
35-A | 35-B |
该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当收集满气体后,应该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 (3)除排水法外,氧气还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 集气瓶中盛有少量二氧化锰,向其中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然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 (1)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除了能产生氧气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3)铁丝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有剧烈燃烧、放出热量、______、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