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含锌废渣和各种锌矿(如菱锌矿)都有着重要的用途.
Ⅰ.以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杂质为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7H2O)的流程如图1.
(1)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 .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 25%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和________, 此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
(3)物质X是________, 滤渣中含有金属单质有________, 除铜时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________、冷却结晶、________、洗涤和低温烘干.
(5)某温度下,Fe(OH)3分解得到一种铁、氧质量比为21:8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
(6)除铁过程中,温度、pH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分别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为宜,pH应控制在________为宜.
(7)以某菱锌矿(ZnCO3含量为62.5%)为原料制备锌的原理如下(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ZnCO3ZnO+CO2↑ ZnO+COZn+CO2 .
则100吨这样的菱锌矿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锌多少吨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量筒 烧杯 搅拌 锌 锌和铜 置换反应 加热浓缩 过滤 82 3.5 32.5
【解析】
(1)含锌废渣粉碎,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能加快反应速率,利于充分反应。
(2)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200g25%的硫酸,采用的加水稀释的方法,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混匀,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浓硫酸和水;烧杯用于完成混匀操作的容器;混匀时要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体飞溅,玻璃棒用于混匀时的搅拌。
(3)加入过量X的目的是除铜,同时得到硫酸锌溶液,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过滤多余的锌和铜,得到硫酸锌溶液,故X是锌,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加热条件下制成硫酸锌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
(5)设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根据题意有:,所以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6)由图2可知,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除铁率越高;一定范围内,PH值越大,除铁率越高,再由图中曲线可知,除铁时温度应控制在82℃为宜,pH应控制在3.5为宜。
(7)设纯度为62.5%的100吨菱锌矿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锌的质量为z,则
答:100吨这样的菱锌矿理论上最多可制得锌32.5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省略。已知A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是红色固体单质,C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①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③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
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锌粒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氢气。(提示:盐酸会挥发出少量的HCl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制取氢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查A装置气密性时,先把导气管一端用夹子夹紧,从长颈漏斗注水,待水浸没管口,然后继续注水,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重要合金。小雪同学要证明某生铁样品中含有碳元素,并测定其含碳量,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D→B→C→碱石灰干燥管。其中装置A中的药品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现取10 g该样品在纯氧中燃烧。请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整套装置内的化学反应均完全进行后,经测量装置C增重m g,则10 g该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④当整套装置内的化学反应均完全进行后,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会_____________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一定不变”、“无法确定”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化学反应的快慢
C. 16g 硫和 32g 氧气反应,可生成 48g 二氧化硫
D. 氮、氢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图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请写出硬质玻璃管和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员提供了如下器材和若干化学药品,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探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主要用途 。
(2)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且操作相对简易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填写字母代号),组装好仪器后,应先 ,再添加药品。
(3)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若要制取干燥的氧气,收集氧气前先将气体通过H装置,H装置中的X是 (填“浓盐酸”或“浓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理由是 ,气体通过H时应从 (填“b”或“c”)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小组在实验室进行关于氧气的实验,所用的部分仪器如下图所示。
(1)甲同学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或____,用D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现象、结论)。
(2)乙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该同学发现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并有刺激性气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______。
a 反应中氧气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b 此时得到的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c 只加热氯酸钾,若生成的气体无气味,说明刺激性气味一定与二氧化锰有关
d 可能是生成的氧气与残留在发生装置中的空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新物质。
(3)丙同学研究了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不纯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如图是他其中一次实验的装置,排尽水收集氧气后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______火焰;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实验时,系火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实验四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时:将盛有红磷的燃烧匙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放热;待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选择药品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中对药品的选择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可以用铁代替红磷实验 B 红磷需要足量 C 产物不能为气体
(5)实验一、二、四中都要在集气瓶下面放少量的水,实验一中放水的作用是_________;由此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物理性质之一是______________在“实验一”“实验二”“实验四”中,可以把水换成细沙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
(6)从反应角度:以上四个反应相同点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都是分解反应 B 都放出热量 C 产物都是常温下固体 D 都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1)红磷燃烧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3)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测量 项目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烧杯中水的体积 |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 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 |
体积/mL | 80.0 | 46.4 | 126.0 |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