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操作和目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 | 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防止试管炸裂 |
| 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
| C. |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猛﹣增加氧气生成的量 |
|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水﹣吸收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些实验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装置A中的燃烧现象是 ,装置C中的燃烧现象是
(2)装置B、D中的盛放的水起冷却降温作用的是 装置.装置A中也盛有少量的水,其作用与 装置中水的作用大致相同;
(3)装置C中夹木炭的仪器名称是 ,装置B中铁丝处理的方法是 ,铁丝低端火柴的作用是 ;
(4)四个装置如果全部敞口燃烧,肯定会产生污染空气物质的装置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为了避免意外,在引燃红磷后应缓缓伸入集气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学习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氧气的性质”的探究,请回答: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 ,b ▲
(2) 连接仪器组装成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
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 。
此处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 。
(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填字母),实验时该装置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若用E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 ▲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若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 (填“c”或“d”)进入。
(5)装置G中的实验现象: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 ▲ ,该反应的表达式是 ▲ 。
(6)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 g/L。某气体既能用D装置又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 ▲ (填序号)
气 体 | A | B | C | D |
标准状况下密度/(g .L-1) | 1.997 | 1.429 | 0.771 | 0.717 |
溶解性 | 可溶 | 微溶 | 易溶 | 难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某同学利用废旧的粗铜丝、药水瓶组装成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检验及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 |
| B. | 用燃烧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检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CO2 |
| C. | 该装置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
| D. | 该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