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碳铵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碳铵受热容易分解:NH4HCO3NH3↑+CO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铵在物质的分类中属于盐B.上述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施用碳铵时应注意用泥土掩埋D.通过闻气味即可鉴别碳铵与氯化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中Ⅰ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在实验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用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看到的现象为_____。
(3)实验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酸与碱之间的反应,进行下列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
(实验与结论)秦思和石建分别选了不同的酸碱进行实验A、B。A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根据A中现象,秦思认为酸碱能发生反应。据B中现象,石建认为无法确定其中的酸碱能否反应。经思考讨论后,进行实验C,通过_____的现象,证明了_____(填一种离子的变化情况),进而证明了其中的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证据与解释)裘臻进行实验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多次滴加稀盐酸,测定溶液pH,绘制溶液pH随加入的稀盐酸变化的曲线图E。得出与C相同的实验结论的依据是_____。
(反思与分析)实验A、C与D,通过不同的证据,都能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通过比较,崇湜发现从_____角度分析,实验A 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是酸与碱反应的实质。通过归纳,发现酸与碱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
(归纳提炼)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探究酸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思路是:通过明显现象,证明_____或_____。探究酸碱反应的实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借助其他试剂或仪器,证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课上同学们进行实验验证酸的性质。
I. 与指示剂作用。
(1)在白色点滴板孔穴1、3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变_____色。
(2)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孔穴2、4中,观察到孔穴4中溶液为无色,而孔穴2中溶液变为橙色。同学们猜想孔穴2中的异常现象与硫酸溶液的浓度过高有关,并通过以下实验证明该猜想正确:取少量上述橙色溶液于试管中,加水稀释,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II. 与铁锈反应。
实验 | 实验试剂 | 实验现象 |
1 | 锈蚀铁钉+10 mL 稀盐酸 | 生成无色气泡,铁锈较快消失,溶液颜色变黄。 |
2 | 锈蚀铁钉+10 mL 稀硫酸 | 生成无色气泡,铁锈减少速度缓慢,溶液颜色未变黄。 |
(提出问题)实验1、2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SO42-。
(假设猜想)可能和溶液中阴离子不同有关。
(进行实验)
实验 | 实验试剂 | 实验现象 |
3 | 锈蚀铁钉+10 mL稀硫酸 + _A_ | 生成无色气泡,铁锈减少速度比实验2快,溶液颜色变黄。 |
4 | 锈蚀铁钉+10 mL稀盐酸 + Na2SO4 | 生成无色气泡,铁锈减少速度比实验1慢,溶液颜色变黄。 |
(解释和结论)
(3)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实验1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_____。
(5)实验3中,物质A是_____。
(6)结合实验1~4,得出的结论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在Al(NO3)3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浅绿色溶液。
(1)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向固体上滴加盐酸________(填“一定有”、“可能有”或“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3)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什么金属离子?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5mol O2 含 6.02×1023 个氧
B.0.5mol NH3 中含 1.204×1023 个原子
C.等物质的量的 O3 比 O2 多 1 个氧原子
D.等质量的 CO 和 N2 所含原子数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如图所示的容器中分层装填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就制成了简易净水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能对水杀菌消毒B.此装置能降低水的硬度
C.X层装填石英砂D.Z层装填活性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是三种初中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如图。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 若Y为O2,则X和Z可分别为CO和CO2
B. 若Y为C,则X和Z可分别为CO2和CO
C. 若Y为H2O2,则X和Z可分别为H2O和O2
D. 若Y为Fe,则X和Z可分别为Ag和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分子运动”时,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实验1中的装置A取一个60 mL的试剂瓶,盖上一个单孔塞,单孔塞中插入一根带玻璃旋塞的导气管;装置B为一段医用输液管,内置一根浸泡过酚酞试剂并干燥的棉线。用橡胶管将A、B两装置链接。装置A 中加入约20 mL浓氨水,装置B的另一端连接导气管,导气管伸入小试管中。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实验2、3、4的装置与实验1基本相同,只是根据实验需要变换了A、B装置和小试管的位置。
(实验步骤)①打开玻璃旋塞,观察现象。②将棉线润湿。
实验1 | 实验2 | 实验3 | 实验4 |
①干燥棉线没有明显变化。②湿润的棉线由a→b 逐渐匀速变红。 | 湿润的棉线由a→ b迅速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实验1 | 湿润的棉线由a→ b逐渐变红,并且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低于实验1 装置。c→b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比较缓慢,近b 端甚至不能变红。 | 湿润的棉线逐渐变红,并且a→b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明显高于c→d 段棉线变红的速率 |
(1)以上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①氨气不能使干燥的酚酞变色,氨气与水共同作用能够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_____;
③_____。
(2)若要应用实验1装置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