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1)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
(2)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4NO+6H2O
(3)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1)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
(2)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单质中元素化合价规定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 解:(1)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因此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是氢气.
故填:氢气.
(2)Ⅱ中氨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4NO+6H2O.
故填: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4NO+6H2O.
(3)反应Ⅲ中,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是+2,反应后氮元素化合价是+5,反应前氧气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后变成-2,因此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故填:属于.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区分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合理的是(  )
选项ABCD
物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空气和氧气尿素和硫酸铵木炭和二氧化锰
方案一稀盐酸带火星的木条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
方案二酚酞试液燃烧的木条加水加热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生成盐和水,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合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四种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CH4(填化学式).
(2)物质丁的一个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3)乙、丙、丁三种物质都含有氧元素.
(4)若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则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选择下列部分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乙实验为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和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相同的
B.甲实验和乙实验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①
C.甲实验在操作⑤时,将水全部蒸发后停止加热
D.乙实验在操作③时,若俯视读数,会使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下列活动:①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②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③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和塑料制品垃圾;④生活污水任意排放;⑤减少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防止形成酸雨.其中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是(  )
A.①③B.③④C.②⑤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为防止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某些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过滤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2)乙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时,除了要检验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滴入澄清石灰水的量相同,实验现象是呼出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中的石灰水没有变化
(3)丙实验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偏大(选择“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