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陶瓷烧制 B.
火药使用
C. 粮食酿酒 D.
甲骨刻字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临沂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三模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 (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分类 |
A | 石油、煤、氢气 | 化石燃料 |
B | C60、He、水银 | 单质 |
C | 纯碱、烧碱、Ba(OH)2 | 碱 |
D | CH4、Fe3O4、C2H5OH | 有机物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艾草有浓烈芳香的气味,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辟邪的习俗,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抗菌、平喘、止血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请回答:
(1)黄酮素属于_____(填“混合物”“有机物”之一)
(2)黄酮素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11.1g黄酮素中含氢元素质量是_____g
(4)黄酮素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对于黄酮素和艾草,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黄酮素是碳、氢、氧原子构成②黄酮素有很高的利用价值③艾草浓烈芳香的气味,可用来驱蚊,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是隔绝空气
B. 木材着火用水浇灭,是降低着火点来灭火
C. 扑灭森林火灾时,砍掉数目形成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 煤块粉碎后燃烧,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传统的食品﹣﹣皮蛋,制作皮蛋料泥原料主要有生石灰、纯碱、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等。将它们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水得到皮蛋料泥、料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步骤②操作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
(3)写出步骤⑤加稀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和乘公交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 将地沟油回收加工为生物柴油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C. 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有百利而无一害
D. 农业上采用滴灌的方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5月中考适应性考试理综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装有过量锌粉的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 t3和t5时,溶质种类不同,金属单质种类也不同
C. 若向溶液中插入铝丝,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时间t的取值范围是:t2<t<t4
D. t2时,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有Zn2+、Cu2+,固体中的金属单质有Zn、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诊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或用途主要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将石油分馏得到95号汽油
B.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
C. 用肥皂液检验硬水
D. 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白纸变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