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的从某排水沟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静止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

分析 (1)明矾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向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产生的泡沫很少,浮渣较多;向软水中加入肥皂水时产生的泡沫很多,不产生浮渣.

解答 解:(1)通过明矾可以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通过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利用活性炭可以把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除去.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答案:
(1)吸附较大颗粒,加速沉降;过滤;吸附;物理;
(2)肥皂水.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净化水的方法和元素化合价的特点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化合价的含义和活性炭等物质的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进入21世纪,化合物已超过2000万种,其些物质由碳、氢、氧、钠中某些元素组成,用上述元素,按要求各写出一种常见物质化学式:
①用于炼铁的气体且有可燃性的氧化物CO;
②“汽水”“雪碧”中含有的一种酸H2CO3
③能溶解蛋白质、油脂、纸张的工业原料的碱NaOH;
④家庭中常用作洗涤剂的纯碱是Na2CO3
⑤可造人工雨雾的一种氧化物是CO2
⑥“西气东输”工程中输送的气体成分是C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硬水会产生哪些影响?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什么方法将硬水软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D.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粗盐除去泥沙后所得到的粗盐溶液中,除了大量的氯化钠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钙和硫酸钠两种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工业上常采用图中的工艺流程:

请根据如图回答:
(1)操作M是蒸发结晶
(2)X是BaCl2,Z是HCl(填化学式)
(3)滤液Ⅱ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长颈漏斗.
(2)若用B图做发生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若使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是待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放出时.
(3)实验室也常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和D或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科学家们又在纳米纸上面“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试纸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萘胺中含有20个原子
C.萘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D.二氧化钛和萘胺都属于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里预先要装少量的水的目的是什么?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发生了什么实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