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若要将组成在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以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E分别是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氧化铁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实验室一种常见溶液,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两端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请回答:
(1)C中存在的粒子有_______(填化学符号)。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可用“甲+乙→丙+丁”表示,其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能用上式表示的一个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若B、C、D、E都不变,五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也不变,A还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丙、丁、戊均为单质,丙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常温下,丁和H为黑色固体,且H是磁铁矿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水溶液显碱性,工业上用甲和丙化合制备G;农业上常用F改良土壤(如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俗名_______________ ;
(2)H和E反应生成C和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转化为G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G气体: _________,观察颜色变化;
(4)F在农业上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 B、 C、 D、 E 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可作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C、E 都是含钙元素的化合物,B、E同属盐类物质。则 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物质 D 的类别为___________。(填酸、碱、 盐或氧化物)。
(2)若B常温下呈液态,C是红棕色固体,且B、C均属氧化物。
①A﹣C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
②B→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①
B. 制取氢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④或者⑤
C. 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燃着的木条来验满
D. 使用装置②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防止漏气,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2是回收废铅蓄电池的一种工艺流程。
①写出焦炭热还原生成铅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流程图中的废硫酸和滤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将所得的混合液经____、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可以析出Na2SO4·10H2O晶体。
③如表是一些金属熔点的数据:
金属 | 锡 | 铅 | 铋 | 镉 |
熔点∕℃ | 231.9 | 327.5 | 271.3 | 320.9 |
日常所用保险丝由铋、铅、锡、镉等金属组成,其熔点约为________________。
A. 231.9-327.5℃ B.271.3-320.9℃ C.60-80℃ D.20-40℃
④废硫酸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拟选用如表物质中和后再排放:
物质 | CaCO3 | NH3 | Ca(OH)2 |
市场参考价(元/kg ) | 1.8 | 6.5 | 2.0 |
已知:2NH3+H2SO4═(NH4)2SO4,如果要求花最少的钱来中和等质量、等浓度的废硫酸,则应选择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发现问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随着二氧化碳气体的持续通入,变浑的石灰水又逐渐变澄清。
(查阅资料1)向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会先后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先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O3=Ca(HCO3)2,其中Ca(HCO3)2常温下可溶,导致浊液又变澄清。
(类比思考)该小组同学又提出:“向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反应呢?”
(实验设计)室温(约20℃)下,将10gNaOH溶于80g水中,然后向其中持续平稳的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数字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采集数据并绘制图像 。
(查阅资料2)
①根据本实验中数据,溶液中溶质若只有NaOH,溶液pH约为14;若只有Na2CO3,溶液pH约为11.6;若只有NaHCO3,溶液pH约为8.3
②20℃时,NaHCO3溶解度约为9.6g
(反思交流)
(1)实验中,用“分液漏斗”而不用“长颈漏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资料和图像判断:M点溶质应为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N点溶质应为___________;
(4)同学们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待pH不再变化后,取适量溶液,向其中滴加几滴稀盐酸,立即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石灰厂需要测定产品生石灰中杂质(杂质只含CaCO3)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请计算:
(1)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