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氮原子2N;        
(2)5个钠离子5Na+
(3)2Cu2个铜原子;        
(4)3SO42-3个硫酸根离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就可表示为:2N;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钠离子可表示为:5Na+
(3)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Cu表示:2个铜原子;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1)2N;(2)5Na+;(3)2个铜原子;(4)3个硫酸根离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室欲配制84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氢钠溶液用于实验,请计算:
(1)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8.4g.
(2)已知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发生如下反应:NaHCO3+HCl═NaCl+H20+CO2↑.向84g 10%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剩余溶液质量为117g(假设生产的气体全部逸出).
求:
①生成氯化钠的质量;
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两种原子,其中一种的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另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则二者不相同的是(  )
A.核外电子数B.核电荷数C.相对原子质量D.原子所带的电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清洗方法中有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餐具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自来水洗手D.用盐酸洗涤水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CO杂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B.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将气体通入硫酸溶液中D.将气体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某厂生产的加钙食盐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仔细阅读并计算.
为了测定此食盐中的碳酸钙含量,取10g这种食盐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生成0.132g二氧化碳,求:
(1)碳酸钙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2)此加钙食盐中碳酸钙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
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你】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Cu2O.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1)小吴建议用超细炭粉与氧化铜粉末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建议的原理是可以增加反应面积,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2)小周建议用图乙装置替代甲装置.与甲相比较,乙装置中将试管直立放置的作用是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3)对下列三种氧化铜和碳的质量比例,小施建议选择A(填选项序号)的比例.
A.32:3       B.40:3       C.48:3
【实验与结论】
同学们决定按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不久,即可看到试管底部变红热,待反应结束,先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待产物冷却后,同学们终于找到了期待已久的紫红色铜珠,实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改进:
(1)在小试管中加入2~3片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加快氨气从浓氨水中逸出的速率.
(2)滴入2~3滴浓氨水后,在C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试液的试纸由下至上逐渐变红.
(3)气球的作用是收集氨气,防止空气污染,改进后的装置除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药品用量少、省时等优点时,还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实验在封闭体系中进行,不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来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frac{\underline{\;点燃\;}}{\;}$2Na2O+C.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也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Ba(OH)2溶于水而BaCO3不溶于水.
③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Ⅰ.Na2O、C;ⅡNa2CO3、C;Ⅲ.NaOH、C;Ⅳ.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Ⅲ(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Ⅲ错误
【验证猜想】
步骤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CuSO4(或CuCl2)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
在步骤(2)中B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因是:完全除去Na2CO3,以免Na2CO3干扰NaOH的检验.
【结论】猜想Ⅳ(填序号)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