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若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还需要用到二氧化锰(填名称),其起催化作用,能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能(填“能”或“否”).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填“c”或“d”)
(4)实验结束后,有人问:“我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为什么不会复燃?”请你推测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装置漏气(写一个).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氧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取的发生装置为A 收集装置为E.

分析 (1)根据收集装置的选择条件即可:高锰酸钾需要加热制取氧气,则可选出装置,正确书写文字表达式;
(2)根据发生装置的选择条件即可: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选择无酒精灯的发生装置;正确书写文字表达式;
(3)只要证明瓶口是氧气就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去检验;
(4)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如果刚出现气泡就开始收集,或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不满,或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都能够导致氧气不纯;
(5)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

解答 解:(1)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并收集氧气,需要加热,则应选用的装置是A,该装置中还缺少一团棉花,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若要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则应选用B,还需要的物质二氧化锰,能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代替该物质能,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用集气瓶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c端进入.
故填: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c;
(4)如果装置漏气,会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从而导致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时不会复燃,故填:装置漏气;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氧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取的发生装置为A 收集装置为E.
故答案为:(1)A;一团棉花;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二氧化锰,催化,能,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判断该装置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处向外逸出时,说明已经收集满,c;
(4)装置漏气;
(5)A,E.

点评 掌握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条件,发生装置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溶水性、是否有毒、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学生欲称取4.3g氯化钠,他在左盘放了4g砝码,把游码移到0.3g处,然后在右盘上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这时右盘上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
A.4.3 gB.3.7 gC.4.0 gD.4.6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上蜡烛燃烧的实验课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还有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据此,你认为蜡烛燃烧的生成物分别为水和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某学生的化学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87g粗盐B.用量筒量取56.26 mL水
C.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粗盐D.用温度计测得温度为25.7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
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图1为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反应.

(1)分别写出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文字表达式:
甲: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乙:硫+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硫;丙: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2)上述集气瓶中发生的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ABDF(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F.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3)硫在氧气中时预先瓶底加少量水的原因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大气污染.
(4)图2所示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试回答:

图C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要剧烈,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燃烧停止后,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防止氧气从瓶中逸出,图D中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的原因让木炭与氧气充分反应.
(5)图3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全过程.
①选用的铁丝应先用砂纸进行处理,目的除去表面的杂质
②铁丝前端为什么要系一根火柴?引燃铁丝.
③集气瓶内为什么要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看不见火星四射的原因:氧气不纯(合理答案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有A、B、C、D四种物质.在常温下A是无色无味气体,它可由一种紫黑色固体B加热分解制得,C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D能造成大气污染.
(1)根据以上现象,写出这几种物质的名称:B.高锰酸钾,D.二氧化硫
(2)写出B加热分解制得A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是水电解器,接通直流电源.观察到a管(与正极相连)与b管(与负极相连)两种气体的体积比为1:2.检验a管中气体常用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反应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管气体被检验时产生的现象是点燃时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该条件下水电解的化学或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此反应属于分解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而开发氢能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目前人类生活、生产中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其中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H4;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做法是BC(填序号).
A.提倡用燃煤火力发电
B.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2)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工业上可用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产生的二氧化硫,通过下列工艺过程制取氢气:

①写出膜反应器中HI气体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I$\frac{\underline{\;500℃\;}}{\;}$H2+I2
②生产流程中可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I2(或碘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