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NaOH溶液中的OH− 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 也能与酸反应
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有石蜡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D.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所以不属于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说明该溶液是碱性溶液
②铜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说明铜比汞活泼
③在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是碳酸盐
④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CaCO3、Na2CO3、Na2SO4、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1)取试样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没有 ▲ , ▲ .
(2)取上述溶液适量,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产生气泡.则此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 , ▲ .
(3)取步骤(2)实验后的上层清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此该同学得出此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Cl,你认为此结论是否正确 ▲ (填“是”或“否”)。
(4)对于是否含有NaCl,你认为应对步骤(2)作如何改进 (若步骤(3)填“是”,此空不作答) ▲ 。
(5)写出上述反应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家庭小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除去热水瓶内胆壁上的水垢
B.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
C.制作简易净水器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净水效果,活性炭应该放在最上层
D.用加热的方法修补电木等热固性塑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是理想的燃料
B.e与f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b和c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科看到妈妈炒的一盘紫色高丽菜(一种紫色的卷心菜)的菜汁呈紫色,后来因为掺了醋变成了红色,在洗盘子时遇到碱性洗涤剂变成黄绿色。下列也能使紫色高丽菜汁呈现黄绿色的物质是( )
A.柠檬汁 B.雪碧
C.食盐水 D.肥皂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含少量氯化钠的纯碱样品的纯度。两组实验中,锥形瓶内都盛有m g的纯碱样品;分液漏斗中,甲组盛有稀硫酸,乙组盛有浓盐酸。(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a、b均处于关闭状态。)
主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I打开活塞a,通入氮气一会儿再关闭活塞a,称量装置C、D、E的质量。
Ⅱ打开活塞b。甲组同学滴加足量的稀硫酸;乙组同学滴加足量的浓盐酸后,关闭活塞b。
Ⅲ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a,通人氮气一会儿再关闭活塞a。
甲组同学观察,到装置D、E中均无明显变化;乙组同学观察到装置D中出现明显的浑浊,装置E中无明显变化。 Ⅳ甲组同学实验后测得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n 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组同学都使用了浓硫酸,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甲组同学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组同学所测定的纯碱样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组有同学提议:利用本组测得装置C和装置D增加的总质量计算,就能得到与甲组同样的结果。你认为该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右边关系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CuO+COCu+CO2B.2H2O2H2↑+O2↑
C.CaO+H2O=Ca(OH)2 D.2NaOH+H2SO4=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