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钾原子3K;(2)2个二氧化氮分子2NO2;(3)2个氢氧根离子2OH-
(4)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stackrel{+3}{Al}$2O3;(5)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H2O.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钾原子,就可表示为:3K;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2N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故可表示为:$\stackrel{+3}{Al}$2O3
(5)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其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3K;(2)2NO2;(3)2OH-;(4)$\stackrel{+3}{Al}$2O3;(5)H2O;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某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B.a至d段氯化钠质量不断增大
C.c点比a点所含的溶质种类少D.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A、B、C、D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一步转化关系).
(1)若A和D均为单质,B和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氧化物,常温下B、C、D都是气体,A为黑色固体粉末.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可实现C→D的转化.
A的化学式为C;
C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2)若A、B、C、D表示不同的碱或盐,它们由钙、碳、氮、氯、氢、氧六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组成的,其中B不溶于水.B的化学式为CaCO3;C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2AgNO3=Ca(NO32+2Ag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温室效应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2007年6月,我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1)请你在图中用画图或文字表述的方式简单形象地表达“地球”的感受.画“汗珠”或“温度计”等或写“好热”、“救命”等.
(2)煤、石油、天然气等各种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近年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frac{\underline{\;点燃\;}}{\;}$CO2+2H2O.
(3)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措施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③.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水汽化
C.蜡烛燃烧D.柚花飘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必须用灯帽盖灭;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不准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不准向燃着的酒清灯里添加酒精.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手温度影响比乙大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下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碱(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酸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碱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 为直流电源的负极;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请在①过滤、②沉淀、③消毒、④蒸馏、⑤吸附中选择适当的方法将自然界的水净化成自来水,按净化过程排序为②①⑤③(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